2025年5月1日,香港正式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這項改革對僱主和僱員均帶來深遠影響。以下將詳盡分析對雙方的影響,並結合當前香港的經濟環境進行探討:
取消「對沖」後,僱主不能再使用強積金強制性供款的累算權益來抵銷僱員在「轉制日」(2025年5月1日)後的服務年資所產生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這意味著,僱主需額外準備資金以支付這部分費用,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而言,可能會增加財務壓力。
為協助僱主適應新制度,政府推出為期25年、總額超過330億港元的資助計劃。在首九年內,政府會根據僱主支付的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金額,提供不同程度的補貼,以減輕僱主的負擔。
由於無法再利用強積金對沖遣散費,僱主可能需要重新評估人力資源政策,包括聘用、培訓和解僱策略,以控制成本和風險。
取消「對沖」後,僱員的強積金強制性供款累算權益將不再被用來抵銷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這意味著,僱員在退休時可獲得更多的強積金累積,從而提高退休生活的保障。
在新制度下,僱員在離職時可全額獲得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而不會因對沖而減少。這對於服務年資較長的僱員尤為有利,因為他們的補償金額將更為可觀。
由於僱主需自行承擔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可能會更謹慎地進行裁員決策,從而提高僱員的職場穩定性。
目前,香港正面臨多重經濟挑戰,包括全球經濟放緩、地緣政治緊張、貿易衝突加劇及保護主義盛行,均對全球貿易和投資造成影響。多個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有所回落,各主要央行從年中起逐步減息,雖然當前利率仍然偏高,但整體經濟環境仍不明朗。在此背景下,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可能對企業經營帶來額外壓力,特別是中小企業可能面臨更大的財務挑戰。
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是香港勞工制度的重要改革,旨在加強僱員的退休保障。雖然僱主在短期內可能面臨更高的財務負擔,但政府的資助計劃有助於緩解壓力。對僱員而言,這項改革將帶來更大的經濟保障和職場穩定性。然而,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企業需謹慎評估財務狀況,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策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