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Hero

心理學專家如何判斷對方說謊:全面分析

Written by Mono Care 生活 | Apr 30, 2025 7:39:33 AM

在日常生活中,辨別他人是否說謊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心理學專家通過多年的研究,總結出一系列方法來識別謊言。

 

1. 面部微表情的觀察

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指出,微表情是人們在試圖隱藏真實情緒時,無意間流露出的短暫面部表情。這些表情通常持續不到一秒,卻能透露出說謊者的內心狀態。例如,假笑時眼角缺乏皺紋,與真誠的微笑有所不同。 

2. 非語言行為的分析

說謊者的肢體語言可能出現異常,如:

  • 觸摸鼻子或臉部:這可能是試圖掩飾內心的不安。
  • 眼神閃爍不定:避免與他人目光接觸,顯示出不自信。
  • 身體姿勢改變:如突然移動頭部或身體,可能是因為緊張。

這些非語言行為的變化,可能是說謊的跡象。

 

3. 語言內容的審查

說謊者在語言表達上也可能露出破綻: 

  • 重複問題:為了爭取時間思考謊言,說謊者可能會重複對方的問題。
  • 語言含糊:使用模糊的詞語,避免提供具體細節。
  • 語速變化:說謊者可能語速加快或減慢,顯示出緊張情緒。

這些語言特徵的變化,可能是說謊的信號。


4. 生理反應的觀察

說謊可能引起生理反應,如:

  • 呼吸加快:緊張可能導致呼吸頻率增加。
  • 聲音顫抖:說話時聲音不穩,可能是因為焦慮。
  • 面部潮紅:血液流動加快,導致臉部泛紅。

這些生理反應的出現,可能是說謊的表現。 

 

5. 提問技巧的運用

心理學家建議通過特定的提問方式來識別謊言:

  • 要求倒敘事件:讓對方以相反的時間順序描述事件,說謊者可能難以應對。
  • 提出細節問題:詢問具體細節,說謊者可能無法提供一致的答案。
  • 觀察反應時間:說謊者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構思謊言。

這些提問技巧有助於揭示謊言。

 

總結而言,心理學專家通過觀察面部表情、非語言行為、語言內容、生理反應以及運用特定的提問技巧,來判斷對方是否在說謊。然而,這些方法並非絕對,應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並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