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高生活成本,令不少打工一族即使努力工作一生,仍擔心退休後資金不足。隨著物價持續上升、住屋成本高企,再加上醫療及日常開支不斷增加,「打工到60歲都儲唔夠」已成為許多香港人的焦慮。本文將以剖析香港退休開支現實,並提供一些理財思路助你提早準備退休生活。
基本生活開支:
住屋成本:
醫療開支:
公立醫院雖相對便宜,但仍需自付藥費及專科門診費用;
私家醫院普通病房每日費用普遍超過 HK$3,500。
隨年齡增加,慢性病或意外的醫療支出更可能大幅上升。
綜合以上,退休後每月基本開支可能高達 HK$25,000–30,000,未計額外娛樂或旅遊開支。
以入門級月薪 HK$15,000 計算,如果每月能儲蓄 30%,即 HK$4,500,從25歲開始儲蓄至60歲(35年),假設沒有投資回報:
總儲蓄 = 4,500 × 12 × 35 = HK$1,890,000
按每月退休開支 HK$25,000 計算,這筆錢只能支撐約 6年半 的退休生活。
即使假設年均回報 5% 的投資,35年後累積金額大約 HK$5,000,000,每月可支配金額仍僅 HK$20,800(按20年退休期計算),仍不足應付高額住屋與醫療費用。
這說明單靠「打工儲蓄」,實在難以完全保障退休生活質素。
儲存至少 6–12 個月的生活費作應急用途,避免退休儲蓄被突發事件打亂。
減少日常消費、外食、娛樂支出,將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退休儲蓄或投資。
每年檢查投資組合表現、通脹及生活開支變化,適時調整儲蓄比例與投資策略。
副業、自由工作或兼職收入,可作為退休基金額外補充,加速財富累積。
香港退休開支的確高昂,「打工打到60歲都儲唔夠」並非危言聳聽。對90後而言,提早建立退休規劃,結合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分散投資及節省生活開支,是提升退休生活質素的有效途徑。細水長流、積少成多,才能在退休後擁有更多選擇權與財務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