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面臨財政赤字,市民關注長者2元乘車優惠如何變動之際,牽涉全港市民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交補」)亦會「縮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早(26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交補」今年6月起將提高開支門檻,由原來補貼超出400元後的三分之一開支,提高至500元後的三分之一開支,上限維持400元不變。
簡單而言,若市民每月交通開支為500元,現時可取得約33.3元補貼,但新計劃後將不獲補貼;若每月交通開支為1,000元,補貼額則由原來200元減至約166.7元。
陳茂波表示,為嚴控開支,「交補」計劃今年6月起,將計劃的補貼領取門檻,由每月公共交通實際開支水平400元提高至500元。政府就市民每月超出500元的開支部分,維持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每月400元的補貼上限亦會維持不變。
換句說話,市民每月車費開支須達到500元以上才能領到補貼,以往月開支1,600元即可全取400元上限補貼,現時則須1,700元才能全取補貼。《香港01》列出部分情景作參考:
情景一:
情景二:
情景三: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除了疫情期間的一次性調整外,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已有6年沒有調整。考慮到通脹、政府財政及如何維持計劃的可持續性,政府決定提高領取門檻,強調目標仍是幫補交通費較高的市民。
消息人士表示,2023年計劃開支為39億元,2024年為25億元。調整措施後,預計2025/26年度開支減少5億4千多萬元,受惠人數亦由200萬人,減至19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