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向來是全球最昂貴的房地產市場之一,買樓除了物業價格,還需考慮稅務成本,尤其是從價印花稅(AVD)等關鍵稅項。2024年2月28日起,香港政府取消了所有住宅物業的需求管理措施,包括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印花稅(NRSD),大幅降低了置業門檻。然而,稅務政策仍影響置業總成本,特別對首次置業人士及投資者而言,了解最新政策與節稅策略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解析2025年香港買樓的稅務成本,結合市場趨勢,提供實用節稅建議,助你在置業路上精明決策!
根據香港稅務局(IRD)及《印花稅條例》(第117章),2025年買樓涉及的主要稅項為從價印花稅(AVD),其他附加稅項(如SSD、BSD)已於2024年2月28日起取消。以下為最新稅務政策的核心變化:
適用範圍:所有住宅及非住宅物業交易,無論買家身份(香港永久居民、非永久居民、公司)均按相同稅率計算。
稅率(2024年2月28日起生效,2025年繼續適用):
物業價值 ≤ 400萬港元:100港元(固定稅額,上調自2025年財政預算案)
計算方式:按物業成交價或市場價值(以較高者為準)計算,稅款由買家承擔。
案例:購買一間600萬港元的住宅:
AVD = 600萬 × 1.5% = 90,000港元
注意:非住宅物業(如車位、商舖)仍需按Scale 2稅率計算AVD,稅率範圍與住宅相同。
低稅門檻:2025年財政預算案將AVD固定稅額(100港元)的物業價值上限從300萬港元上調至400萬港元,惠及約37,000名買家,尤其是首次置業人士購買中小型單位。
適用條件:無特定身份限制,香港永久居民與非永久居民均可享受,無需額外申請。
案例:購買一間350萬港元的首置單位:
AVD = 100港元(相較舊政策節省約52,500港元,即1.5%稅率)。
物業轉讓費:固定為100港元,適用於買賣合約後的物業轉讓文件。
租賃印花稅:若購入物業後出租,需按租賃年期繳納印花稅(0.25%-1%不等,視租期長短而定)。
物業稅:若物業用於出租,業主需按淨評稅值(租金收入扣除20%法定開支)繳納15%的物業稅。
根據JLL、CBRE及彭博社的2025年市場預測,香港樓市呈現以下趨勢,與稅務政策密切相關:
稅務影響
節稅策略與實操建議
為降低置業稅務成本,以下策略結合2025年政策與香港實際情況,特別適合首次置業人士及投資者:
策略:選擇物業價值在400萬港元或以下的單位,僅需繳納100港元AVD,節省高達數萬港元的稅款。
適用對象:首次置業人士、年輕家庭。
實操建議:
案例:阿玲計劃購買一間380萬港元的屯門單位,AVD僅100港元,相較舊稅率(1.5%,即57,000港元)節省56,900港元。
策略:若本人已擁有物業,可用未持有物業的家庭成員(如配偶、父母、子女)名義購樓,確保符合首次置業條件,享受低稅率。
注意:2025年無需證明「首次置業」身份,稅率對所有買家統一,但家庭成員購樓需考慮遺囑或財產分配安排,避免未來爭議。
實操建議:
案例:阿偉已擁有一間物業,計劃再買一間600萬港元的單位。若以自己名義購樓,AVD為90,000港元(1.5%);若用未持有物業的妻子名義,稅務成本不變,但可為未來轉讓或遺囑規劃提供靈活性。
策略:購入物業後轉讓至個人持有公司,繳納0.2%的股份轉讓印花稅,遠低於直接物業交易的AVD。
適用對象:投資者、高淨值人士。
優點
風險
實操建議:
案例:投資者阿強購入800萬港元物業,透過公司持有,股份轉讓印花稅僅16,000港元(0.2%),相較直接購入(AVD 240,000港元,3%)節省224,000港元。
策略:利用薪俸稅的按揭利息扣減,最高每年100,000港元,連續扣減20年。
適用條件:物業為自住用途,按揭利息由納稅人支付。
實操建議:
案例:阿欣購入一間500萬港元單位,年按揭利息約80,000港元,報稅時可全額扣減,節省約13,600港元稅款(假設17%邊際稅率)。
策略:申請政府補貼計劃(如「白表居屋」)或鎖定新盤提供的印花稅補貼,降低前期成本。
實操建議:
案例:阿傑申請居屋,購入一間350萬港元的單位,AVD僅100港元,且獲開發商補貼10,000港元律師費,總成本大幅降低。
案例:阿文購入500萬港元單位,AVD為75,000港元(1.5%),透過銀行現金回贈(1%貸款額,即50,000港元)抵銷部分成本。
2025年的香港樓市在取消SSD及BSD後迎來新機遇,400萬港元以下物業的低稅門檻進一步降低首次置業門檻。然而,稅務成本仍是置業的重要考量,通過善用政策優惠(如低稅門檻)、家庭成員名義購樓及公司持有物業等策略,你可以顯著降低開支。結合市場趨勢,選擇新界或九龍的中小型單位,並諮詢專業人士,將助你精明置業,實現安居或投資目標。立即行動,預算你的稅務成本,鎖定心儀物業,在2025年開啟置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