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vs普通人儲錢法4大分別 差距在於「現金流」
更新日期: 2025年11月12日
作者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1. 建立「現金流」思維:不只是儲錢 更是駕馭錢
普通人儲錢,想的是「收入 - 支出 = 儲蓄」,也就是把花剩的錢存起來。但有錢人想的卻是 「收入 - 儲蓄/投資 = 支出」。他們首先規劃好要儲下和投資的金額,剩下的才用來消費。這就是「現金流」思維的根本區別。
聽起來很簡單?你可以透過以下框架,建立屬於自己的正向現金流系統:
-
制定預算框架:這不是要你斤斤計較,而是讓你清楚知道錢的去向。新手可以從「50/30/20法則」入手:
-
50% 用於「需要」:房租/按揭、交通、基本伙食等必要開支。
-
30% 用於「想要」:娛樂、旅行、美食、購物等提升生活品質的開支。
-
20% 用於「儲蓄與投資」:這部分是你的未來基金,必須優先處理。
-
設定自動化「先儲未來錢」:出糧日後,立即設定自動轉帳,將收入的20%(或任何你設定的比例)轉入一個獨立的儲蓄或投資戶口。這一步最關鍵,它能確保你的儲蓄目標不會因一時的消費慾望而打亂。
-
定期盤點與調整:每季或每半年檢視一次你的開支,看看哪些「想要」的開支可以優化,把省下來的錢加碼到你的儲蓄和投資部分。
2. 提升「理財情報」敏感度 你的錢值得你關心
你有沒有留意過,銀行分行裡除了櫃檯,還放了許多關於新產品、利率優惠或投資講座的單張?理財專家飯田道子發現,有錢人往往會花時間去了解這些資訊,把銀行或券商當作「理財情報站」。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對錢保持敏感度,意味著你能更快抓住讓財富增值的機會。
-
主動獲取資訊:除了留意實體分行的資訊,也可以定期瀏覽財經網站、券商報告,或訂閱可靠的理財電子報。了解最新的利率走勢、政府派發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或是新推出的稅務優惠,都可能為你帶來額外收益。
-
與專業人士互動:不要害怕向你的銀行客戶經理或券商代表提問。了解不同投資產品的特性、手續費和潛在風險,遠比自己閉門造車更有效率。
-
關注影響你的數字:你知道你的信用卡年費是多少嗎?你的強積金(MPF)管理費是多少?即使是0.5%的費用差異,在複利效應下,長遠都會對你的回報造成巨大影響。
3. 培養「公司級」帳務紀律:像CFO一樣管帳
成功的公司都有一位專業的財務總監(CFO),鉅細無遺地追蹤每一筆資金流。你就是你個人財務的CFO,也需要這種紀律。
這不只是簡單記帳,而是系統性地審視你的財務狀況。
-
定期對帳與分類:每月花15分鐘,核對你的銀行和信用卡月結單。使用記帳App將支出分類(如飲食、交通、娛樂),找出你的主要「燒錢位」。
-
追蹤異常帳目:有沒有發現一些不明來歷的扣款,或是一些忘記取消的試用服務正在偷偷收費?及時追蹤能為你省下不少冤枉錢。
-
年度費用大審視:每年檢視一次你的保險、電話Plan、寬頻等固定開支,看看有沒有更優惠的方案可以選擇。
-
「80/20法則」盤點訂閱:你是否訂閱了多個影音或音樂串流平台?盤點一下,你會發現你80%的時間可能只用了其中20%的服務。果斷取消那些「備用」的訂閱吧。
4. 破解「只儲不投」的機會成本:別讓通脹吃掉你的努力
如果你非常努力儲錢,但只把錢放在銀行的活期或儲蓄戶口,那你其實正在承受巨大的「機會成本」。最大的敵人,就是通脹。
假設通脹率是每年3%,你辛苦儲下的10萬元,十年後購買力可能只剩下約7萬多元。你的儲蓄成果,正被通脹無聲無息地侵蝕。
真正的儲蓄,是「儲起」並「增值」。將部分儲蓄透過投資來跑贏通脹,是累積財富的必經之路。
聰明投資起步
-
定期定額投資:這是最適合新手的策略。每月固定投入資金到股票或ETF,可以拉勻成本,避免「高買低賣」的風險。
-
善用股息再投資 (DRIP):將你收到的股息自動用來買入更多資產,讓複利效應發揮到極致。
-
資產配置:不要把所有資金都押注在單一資產上。透過開設一個股票戶口新手攻略中介紹的戶口,你可以輕鬆建立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
如何幫助「現金流升級」?
|
下載記帳App:立即開始記錄你今天的每一筆消費。 |
|
設定自動轉帳:登入網上銀行,設定下個月出糧日自動轉帳10%薪金到儲蓄戶口。 |
|
盤點你的訂閱:找出所有月費服務,取消至少一個最少用的。 |
|
比較證券戶口:花15分鐘瀏覽證券戶口收費比較,了解不同平台的優劣。 |
|
檢視信用卡月結單:找出上個月最大的一筆「想要」消費,反思其必要性。 |
|
計算你的時薪:(月薪 ÷ 工作日數 ÷ 每日工時),把它寫在便條紙上提醒自己。 |
|
寫下一個投資目標:例如「6個月內開始每月$1,000的ETF月供計劃」。 |
常見問題 (FAQ)
關鍵在於「開始」,而非金額。即使每月只能自動轉帳$500,也要先建立這個習慣。當你習慣了用95%的薪金生活後,你會發現這並不如想像中困難。之後隨著收入增加,再逐步提高儲蓄比例。
不會,只要你善用它。你可以將所有固定支出(如電話費、串流平台)綁定信用卡自動繳費以賺取積分,但必須設定「自動轉帳全額繳清卡數」。這樣既能享受回贈,又能避免支付高昂的利息。
這因人而異。一般建議將收入的10-20%用作長線投資。如果你還年輕,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可以考慮較高的比例。但前提是,必須已儲備足夠的應急基金(至少6個月生活開支)。
這就是「應急基金」發揮作用的時候。應急基金是用來應對突發狀況的,動用它並不會影響你的長線投資計劃。事後,再慢慢將應急基金重新儲備起來即可。
成為有錢人,並非遙不可及的夢。它始於一個簡單的轉念:從被動地「等錢剩」,到主動地「規劃錢」。當你開始有意識地管理你的現金流,對與你財富相關的資訊保持敏感,並堅持紀錄和檢討,你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準備好掌握自己的現金流,踏出投資第一步了嗎?立即於MoneyHero申請股票戶口,贏取獨家開戶獎賞及優惠!
MoneyHero或本網站關於證券、投資、稅務,會計或法律意見的內容,都不會構成任何買賣投資要約、招攬、建議或意見,亦不涉及任何公司、證券或基金的產品代言、推許或贊助。MoneyHero.com.hk之內容僅屬一般參考,並非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誘因。MoneyHero Global Limited及/或其分支機構不能,亦不會對任何資訊、特定投資項目之回報與可持續性,或資料來源的潛在價值,作出評估、驗證或保證其適當性、準確性或完整性。MoneyHero.com.hk可能透過本網站所提及的品牌或服務收取報酬。
相關文章
2025年精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分析及投資攻略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https://www.moneyhero.com.hk/zh/investment/blog/%E8%82%A1%E7%A5%A8%E6%8A%95%E8%B3%87%E6%96%B0%E6%89%8B%E6%94%BB%E7%95%A5-%E8%AD%89%E5%88%B8%E6%89%80%E4%B8%8A%E5%B8%82%E5%9F%BA%E9%87%91-etf]近年越來越受香港投資者關注,因為它提供了一個簡單又實惠的方式,讓大家透過一隻證券就可以投資一籃子資產,無論是股票、債券,還是商品,通通一網打盡,真正做到一鍵入場、多元分散。 相比起,傳統互惠基金,ETF 可以在交易所即時進行買賣,價格由市場決定,靈活度高之餘,透明度亦相當高。投資者可以選擇追蹤特定指數、行業,甚至指家投資主題(例如科技、環保或新興市場),靈活配搭投資組合。 對香港投資者來說,ETF 入場門檻相對較低,交易方式與買賣股票一樣,簡單直接,而且費用通常比主動式基金低,特別適合新手或者想輕鬆分散投資風險的朋友。下文將帶你一步步了解香港如何投資 ETF,當中包括熱門基金推介、ETF 類型大拆解,以及它們的優勢與風險,助你做出精明投資決定。
關於作者
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