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資購買OpenAI股票?OpenAI上市了嗎?
更新日期: 2025年11月19日
人工智能(AI)技術正迅速改變我們的世界,從醫療保健到金融投資,AI的應用無處不在。AI概念股因此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MoneyHero下文探討AI概念股的定義、與晶片股的區別及介紹市值前十的AI概念美股,以及投資AI股票的的風險。
作者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OpenAI簡介
OpenAI成立於2015年,由著名企業家山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領導,團隊包括伊隆·馬斯克、格雷格·布羅克曼等科技界重要人物。這個組織專注於研發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GPT)系列的AI模型,應用於熱門產品如ChatGPT、DALL-E及Sora。
根據官方使命宣言,OpenAI致力於推動人工通用智能(AGI)的安全發展,使AI在超越人類經濟效益的同時,為全人類謀福祉。儘管OpenAI一直處於AI研發的前沿,但其AI安全策略卻也常引發市場討論與爭議。
自從 ChatGPT 橫空出世,人工智能(AI)的話題就沒有停止過。無論是寫作、繪圖,還是寫程式,AI 似乎無所不能。看著這股熱潮,相信不少投資者心中都有一個疑問:「我可以直接購買 OpenAI 股票嗎?」
如果能在這家引領全球 AI 革命的公司分一杯羹,聽起來是個絕佳的投資機會。然而,現實情況往往比想像中複雜一點。雖然你現在無法像買 Apple 或 Tesla 那樣直接買入 OpenAI,但這並不代表你完全沒有機會參與它的成長。
我可以直接購買 OpenAI 股票嗎?
很可惜,OpenAI 並未上市,目前一般散戶投資者無法直接購買OpenAI的股票。雖然OpenAI估值驚人、前景看好,但該公司仍屬私人持有,普通散戶難以直接參與股票投資。
OpenAI 的組織結構頗為獨特,由非牟利機構 OpenAI, Inc. 和其全資擁有的牟利子公司 OpenAI Global, LLC 組成。非牟利部分由一群科技與經濟專家組成的董事會領導,專注於以安全和道德的方式引導 AI 發展;而牟利子公司則持有 OpenAI 模型的權利,通過向用戶授權使用來創造收入。這種「有限盈利」模式限制了子公司利潤率不得超過初始投資的 100 倍,這也是它能在非牟利框架下運作的原因。
雖目前普通散戶難以直接參與購買OpenAI股票,但仍可透過其他途徑間接參與以獲得成長紅利。
為什麼 OpenAI 不上市?
OpenAI 的架構非常獨特,甚至可以說有點「反傳統」。它由兩個部分組成:
- OpenAI, Inc.(非牟利母公司): 這是核心,其使命是確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類,而非單純追求利潤。
- OpenAI Global, LLC(有上限牟利子公司): 這是為了籌集資金而設立的子公司。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利潤上限」(Capped-profit)模式——投資者的回報被限制在投資額的 100 倍以內,多出的利潤會回歸非牟利母公司。
這種架構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避免公司被商業利益綁架,從而偏離了安全發展 AI 的初衷。因此,短期內 OpenAI 進行傳統 IPO(首次公開招股)的可能性並不大。
1. 如何在私人市場購買 OpenAI 股票?
由於OpenAI尚未上市,若想要直接持有其股票通常只能透過私人市場的股權交易來實現。例如EquityZen、Forge等二級市場交易平台,專門撮合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香港投資者亦可以通過EquityZen、Forge這兩個平台參與私人市場投資OpenAi股票,然而,這類交易平台一般只對機構投資者和經認證的高淨值人士開放,普通散戶難以入場。
投資者只需要在平台上註冊帳戶,並完成身份驗證和財務資格審核,以證明自己符合「合資格投資者」的標準,一般要求資產淨值至少達到100萬美元(不包括主要住宅)或最近兩年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個人)或30萬美元(夫妻聯名),若未達標準則無法參與私人市場交易。
此外,私人市場交易的流動性和透明度都遠低於公開市場。透過二級平台購買OpenAI等公司的股權,交易往往需要數天才能完成,而且買入後通常需持有至少半年以上,不可隨買隨賣,且交易手續費也大約落在2~5%之間,伴隨的風險與門檻亦非一般散戶投資者所能承受,投資私人市場前須謹慎評估。
2. 透過基金間接投資 OpenAI
另一種間接參與OpenAI成長的方式,是投資那些持有OpenAI股份或相關收益權的基金。例如,Ark Venture Fund、SuRo Capital、Fundrise Innovation Fund等。這些基金通常會同時持有多家非上市公司股份,對OpenAI的投資佔比未必高。此外,有些基金為間隔型基金,只允許在特定時間點(季度、半年或年度)進行申購或贖回。
然而,需留意的是,這些OpenAi基金目前亦只能在私人市場交易,香港普通散戶一樣難以入場,只對機構投資者和經認證的高淨值人士開放。
3. 可投資 OpenAI 的合作夥伴:微軟 (Microsoft)
如果無法直接入股OpenAI本身,投資其緊密合作夥伴也是獲取OpenAI成功紅利的另一種思路。例如,微軟(Microsoft,股票代號:MSFT)股票便被視為投資OpenAI最直接也最簡單的替代方案,投資者無需特殊資格,只要透過一般券商即可購買微軟股票,間接搭上OpenAI的順風車。
微軟於 2019 年向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並於 2023 年追加 100 億美元,成為 OpenAI 的重要後盾。近年更將 OpenAI 的 AI 技術整合至 Bing 搜索引擎、Edge 瀏覽器及其他產品中,建立更深入的業務合作。相比之下,亞馬遜(Amazon, 股票代號:AMZN)和印度的 Infosys(股票代號:INFY)雖在 OpenAI 創立時提供捐助,但如今與其關係已不如微軟密切。
- 技術整合: 微軟已將 ChatGPT 的技術整合到自家產品中,包括 Bing 搜尋引擎、Office 365 工具(Copilot)和 Azure 雲端平台。
- 利潤分成: 根據協議,微軟有權分享 OpenAI 的部分利潤,直到收回投資成本並達到特定回報上限。
4. 關注 AI 產業鏈的「賣鏟人」
在淘金熱中,最賺錢的往往不是淘金者,而是賣鏟子的人。在 AI 領域,這個「鏟子」就是強大的算力晶片。
OpenAI 的模型訓練需要極其龐大的算力支持,這直接推動了對高性能 GPU 的需求。因此,像 NVIDIA (NVDA) 這樣的晶片巨頭,雖然不是 OpenAI 的股東,但卻是 OpenAI 成功的直接受益者。只要 OpenAI 繼續發展,對 NVIDIA 晶片的需求就不會停止。
投資 OpenAI 概念股的風險與挑戰
AI 前景雖好,但盲目跟風從來都不是好策略。在決定投資前,請務必考慮以下風險:
1. 估值過高 (Valuation Risk)
AI 概念股經歷了一輪暴漲,很多公司的股價可能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年的增長。以微軟或 NVIDIA 為例,它們的市盈率 (P/E Ratio) 往往處於歷史高位。如果公司未來的業績無法滿足市場超高的預期,股價可能會出現大幅回調。
2. 競爭激烈
OpenAI 雖然目前領先,但競爭對手並沒有閒著。Google (Gemini)、Meta (Claude) 以及馬斯克的 xAI 都在急起直追。AI 行業的護城河可能比想像中淺,今天的領頭羊未必是明天的贏家。
3. 監管與版權風險
AI 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法律挑戰,包括數據版權訴訟和各國政府的監管壓力。這些不確定性隨時可能影響 OpenAI 及其合作夥伴的股價表現。
OpenAI股票總結
OpenAI 並不像蘋果公司那樣能在港交所輕鬆買賣,但這並未減弱其在投資者心中的吸引力。作為全球最頂尖的 AI 開發者,OpenAI估值已達數千億美元,潛力無可限量。
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目前直接投資 OpenAI 的途徑只限於高淨值人士透過私募市場,而普通散戶則可考慮微軟股票或相關科技基金作為間接參與的方式。即便2025 年可能因美國關稅問題帶來全球股市波動,科技股依然是值得長期投資的熱門選擇。隨著 OpenAI 在 AI 研究領域持續領先,其上市可能性或將成為未來焦點,值得長期關注,追蹤MoneyHero blog,帶給你第一手資訊。
FAQ問題
目前 OpenAI 尚未有上市計劃,因其架構設計旨在限制商業利益對 AI 發展的影響。不過,未來若有上市消息,建議密切關注官方公告。
雖然無法直接購買 OpenAI 股票,但可以通過投資其合作夥伴(如微軟)或相關的 AI ETF 間接參與其成長。
私人市場投資門檻高,流動性低,且交易透明度不足。投資者需具備高淨值資格,並承擔資金被鎖定的風險。
微軟是 OpenAI 的最大投資者之一,並與其有深度合作。投資微軟雖不能完全等同於投資 OpenAI,但能間接分享其成長紅利。
目前 AI ETF 不包含 OpenAI 股票,因為 OpenAI 尚未上市。但這些 ETF 通常涵蓋與 AI 相關的公司,如微軟、NVIDIA 和 Google。
相關文章
關於作者
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