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感應式支付愈趨普及,愈來愈多信用卡加入了「RFID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讓用戶無需插卡或簽名,輕觸讀卡機即可完成付款。不論你曾經使用過八達通、搭地鐵感應入閘,或以 Apple Pay 結帳,其實你早已接觸過這項技術。RFID 信用卡大大提升交易效率與安全性,但同時也引起了「隔空盜刷」的風險關注。本文將深入解析 RFID 技術及感應信用卡的工作原理,並提供實用貼士,幫助你更好地保障個人財務安全。
updated: May 16, 2025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稱為「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透過無線電波傳輸資料的技術。簡單來說,這項技術能讓裝有 RFID 標籤的物品,與讀取器之間進行無接觸式資料交換。
當讀取器發出射頻訊號時,附近的 RFID 標籤會接收這些訊號並回傳儲存的資訊,例如卡號或身份資料。這項技術不僅應用於日常的感應信用卡、八達通及門禁系統,亦廣泛用於醫療、物流、零售業以至軍事領域,支援大規模數據的傳輸與辨識工作。
想知道你的信用卡是否支援 RFID(無線射頻識別)功能?方法非常簡單。只要觀察信用卡正面或背面有沒有類似 Wi-Fi 的波紋標誌,這個就是「感應支付」的標誌,代表你的信用卡支援「拍一拍」付款功能。
除了 Visa 的 payWave、Mastercard 的 PayPass,其他銀行推出的感應式信用卡通常也會具備相同標誌。如果你不確定,也可以在商戶的感應式機器上試一試付款,只要輕輕一拍,付款成功便代表支援 RFID 技術。
想進一步了解如何防止信用卡被「隔空取物」?可參考我們的【信用卡盜用處理及預防教學】或【PayWave/PayPass 防資料外洩4招你要知】。
RFID 技術的原理是透過近距離無線通訊(NFC),由信用卡內置的晶片和天線,向感應式機器傳送加密資料。當你將信用卡靠近感應機,大約 1 至 2 吋距離內,就能瞬間完成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付款過程採用一次性加密碼技術,即使訊息被截取也無法重複使用,因此比傳統磁條或插卡付款更安全。
這種快速、無接觸的交易方式除了提升支付效率,亦減低細菌傳播風險,因此在疫情後更加受歡迎。
延伸閱讀:你的信用卡有多安全可靠?
RFID 屏蔽是一種防止信用卡資料被非法讀取的保護技術。它的原理類似鋁箔紙,能有效隔絕電磁波,防止資料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被感應設備讀取。
市面上常見的防 RFID 產品包括防盜卡套、防盜銀包及防盜背包等,這些產品通常以金屬纖維或導電物料製成,能夠隔絕 RFID 訊號,保障你的財務資料安全。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除非你經常在人群密集或高風險地區活動,否則實際被隔空盜刷的風險極低。若你希望加強保障,購買 RFID 屏蔽配件亦無妨。
現今絕大部分銀行發出的新信用卡都已內建 RFID 技術,不論你是用 Apple Pay、Google Pay,還是實體信用卡進行拍卡付款,都依賴這項技術來完成交易。
除了方便,RFID 更提供多重安全保障,例如 token 加密傳輸、減少實體接觸、難以被複製等。因此,認識 RFID 的原理和防護方法,有助你安心使用感應式信用卡,減少被盜用風險。
想了解更多信用卡資訊及保障貼士,可瀏覽我們的【信用卡防資料外洩攻略】。
延伸閱讀:當信用卡爭議變成「友善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