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旅遊業復甦,全球各地遊客人數至疫情後急速回升,日本也一直是港人心目中的旅遊天堂,每逢長假期總是人頭湧湧。然而,這種「爆棚」式旅遊雖然能刺激經濟,卻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最近日本政府正考慮提高旅遊稅,來應對過度旅遊的問題。其實不止日本,亦有全球許多熱門景點都面臨相似的兩難困境。本文將一一為你解析,探討旅遊稅的運作方式及影響。
updated: May 21, 2025
旅遊稅(Tourist Tax)又稱旅客稅,顧名思義,就是向外地遊客徵收的稅項,這筆稅項可以是入境時即時收取,也可以透過住宿、酒店或短租平台加收。香港暫時未有專門針對旅客的旅遊稅或酒店稅,但有「離境稅」制度,所有旅客乘搭飛機離開香港時,都需要支付港幣$120的「香港機場建設費」(Passenger Departure Tax),通常金額已包含在機票票價內,由航空公司代為徵收,再交予政府。
世界各地的旅遊稅形式多樣。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為例,當地有名的奧蘭多迪士尼樂園所在的Orange County,就會向遊客入住少於六個月的短期住宿徵收6%「旅遊發展稅」。單在2024年3月,單月收入就超過4,000萬美元,創下新高紀錄。
而歐洲不少城市也有類似做法,義大利威尼斯由2024年4月25日至7月14日期間,實行「日間入城稅」,每位非過夜旅客需繳交5歐元(約港幣$42)入城費,短短11日就收逾百萬歐元。雖然推行初期收入未能回本徵收系統費用,但仍有不少歐洲城市正觀察這個「過客收費」模式,看看能否照辦煮碗。
延伸閱讀:歐洲旅遊信用卡攻略:如何精明選擇
另外,澳洲就向離境旅客收取AUD$60(約港幣$310)「旅客離境費」(Passenger Movement Charge),新西蘭則針對入境旅客收取「國際旅客稅」。全世界收取最高旅遊稅的國家則是不丹,每晚向遊客收取高達USD$100的「可持續發展費」(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ee),以維持低密度旅遊質素。這些費用看似不起眼,卻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旅行成本。
需留意旅遊稅的金額和徵收方式各地都不同,有些地區甚至會根據旅遊旺季或節慶調整稅率,旅遊稅是會浮動的,因此港人計劃旅行時,務必留意這些隱藏的旅行成本。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旅行信用卡,出遊消費賺外幣回贈金、飛行里數,即睇旅遊卡信用卡|旅行使費必睇攻略,讓你慳更多。
延伸閱讀:出門旅遊時的6大 信用卡 安全措施
隨著遊客的增加,雖然會刺激當地經濟,但同時也可能對社區環境、交通系統與居民生活品質造成負擔,當地的基礎設施、環境及生活質量都會受到影響。尤其在一些小型城鎮或歷史古都,大量遊客短時間湧入,往往會導致街道擁擠、垃圾增加、租金上升,進而引發當地居民的反感與抗議。
以西班牙巴塞隆拿為例,市民長期受到郵輪旅客與自由行客的雙重壓力,遊客的增加導致租金和生活成本上升。在疫情前,反旅遊運動已在當地街頭蔓延,居民抗議觀光人潮破壞他們的生活節奏與居住空間。近年來,市政府逐步提高過夜旅客稅,並限制民宿數量,試圖找回城市生活的平衡點,緩解矛盾。
旅遊稅因此成為一種補償機制,透過向遊客徵稅,再將部分旅遊收益回饋至基礎設施、環境保育與公共服務,減輕旅遊行為對地方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城市選擇引入或調整旅遊稅制度,以實現更永續的觀光發展。
一般而言,所有外地旅客在指定城市或地區消費時,都需繳納旅遊稅。部分城市的旅遊稅已包含在住宿費用中,而有些則需要在入境或離境時另行繳納。不過,各地政府通常會設有豁免條件。例如兒童、殘疾人士、當地居民或特定職業(如警察、軍人)往往可獲豁免或享有較低稅率。以威尼斯為例,未滿14歲的兒童、持有歐洲殘疾證人士及其陪同者、本地居民等均可免交入城費。
香港的離境稅則一視同仁,無論本地人或外地遊客,只要經由香港國際機場離境,機票價格裡都已包含相關稅項。雖然暫時未見針對旅客的酒店稅或城市稅,但隨著旅遊業復甦,未來是否會引入更多針對旅客的稅項,值得大家密切留意。
其實,旅遊稅的實施已相當普遍,大多數港人在外遊時已經不知不覺地繳納了各種形式的旅遊稅。入住酒店時的「城市稅」、「住宿稅」或購買機票時包含的「機場稅」、「離境稅」等,都是旅遊稅的一種形式。
對旅客而言,旅遊稅也不是單純的開支負擔,這筆稅收通常會被用來提升旅遊體驗,再回饋給旅客。例如修復受損的自然景觀、改善公共交通,或是保護像京都古寺、威尼斯水道這樣的珍貴遺產。繳交旅遊稅,其實也是在為全球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透過這種方式,旅遊業才能在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雖然難以避免支出旅遊稅,但旅客可以善用旅行信用卡的消費回贈來沖銷這筆費用,立即比較最強旅行信用卡優惠2025,了解不同信用卡的海外簽賬回贈與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