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資產和股票投資更有策略地增值?無論你是剛起步的新手,還是已有經驗的投資者,投資組合管理都是理財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能幫助你根據自身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制定更穩健的資產與股票配置計劃。以下將為你簡單介紹投資組合管理的基本概念與常見策略,助你更有信心規劃未來,靈活應對資產及股票投資的不同階段。
updated: May 29, 2025
投資組合管理涵蓋資產配置、多元化投資、資產再平衡及稅務效益等重要概念。
管理策略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
你可以選擇自行管理、使用智能投資顧問(robo-advisor),或委託專業投資經理代為管理。
不同服務的收費差異頗大,部分平台提供免費管理功能,而部分專業服務則可能收取管理資產的1%或以上作為費用。
延伸閱讀:智能投資新世代:深入了解香港的自動化交易
投資組合,簡單來說,就是你(或機構)所擁有的所有投資資產的總和,當中可以包括股票、債券、共同基金、房地產、加密貨幣、藝術品甚至其他收藏品。不一定要放在同一個帳戶,只要是你的投資項目,都算是你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投資組合管理是一種根據你個人目標、投資年期和風險承受能力,所制定的整體投資策略。它不只是選擇買什麼股票或基金,更包括定期檢視和調整資產分布。你可以自己管理、交由專業人士處理,或使用自動化平台來協助管理,一切視乎你的需要和習慣。
如果你喜歡親自管理自己的投資,其實不一定需要投資組合經理;但如果你希望採取較為輕鬆的方式,與專業人士合作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投資組合經理會根據客戶的財務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制定整體投資策略,並持續監察及調整投資組合,包括股票及基金等,確保資產配置與市場變化同步。
若你選擇與實體投資組合經理合作,請留意他們是否擁有相關專業資格,例如是否為註冊投資顧問或認可財務策劃師(CFP®),並且務必確保他們履行受託人義務,即將你的最佳利益放在第一位。
投資組合管理主要有兩種策略:主動式管理與被動式管理。
主動型投資組合管理
主動式投資組合管理就是由專業經理人親自幫你作出投資決策,根據市況主動調整投資組合,目標是爭取跑贏市場,例如恒生指數或其他大型股票指數。在香港,這類服務通常由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或證券行所提供,管理費通常按資產規模收取。由於收費較高,有機會影響實際回報,所以越來越多投資者轉向成本較低的被動式管理方式。
延伸閱讀:恆生指數是什麼及如何投資
被動型投資組合管理
若希望令投資更具策略性,除了選擇合適的資產,亦需掌握有效的管理方式。以下幾個概念能協助你更有系統地規劃投資組合:
資產位置(Asset Location)
資產位置指的是將資金配置於哪一類型的投資帳戶。香港常見的投資帳戶類型包括股票戶口(證券帳戶)、強積金(MPF)帳戶、保險連結投資戶口(ILAS)及外幣定存戶口等。根據不同的理財目標,選擇合適的帳戶可以提升資產配置效率,並可能享有稅務或費用上的優勢。
例如,進行退休儲蓄時,應善用強積金自選安排(MPF自選基金)或或職業退休計劃(ORSO);若為儲蓄置業、進行本地或海外股票投資,則可使用證券公司提供的綜合戶口。此外,有些人會透過保險公司開設投資連結保單,以達到長期資產增值的目的。
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
多元化投資(Diversification)
在香港這個高度開放的金融市場,多元化投資尤其重要。透過投資於不同市場(如本地、內地、美國、環球市場)及行業(例如金融、科技、醫療、地產等),可以對沖單一市場或板塊波動所帶來的風險。投資基金或ETF是一種常見且有效的多元化方式,能以較低門檻分散資金至多個資產或地區。
資產再平衡(Rebalancing)
隨著市場波動,投資組合中的資產比例會逐漸偏離原先設定。例如,若某段時間科技股大幅上升,其比例可能佔據過多投資組合,此時便需調整配置以回到原定風險水平。建議投資者定期(例如每半年或每年)檢視投資組合,進行再平衡,維持投資策略的穩定性。
稅務效益(Tax Minimization)
雖然香港並無資本增值稅,但在投資外幣、債券息率或海外收入時,仍有可能面對稅務考慮或手續費問題。若透過保險產品及強積金等方式安排資產,有機會達到減稅的效果。妥善規劃資產配置與投資時間,有助減少不必要的成本與稅務支出,提升整體回報。
例子
在香港,投資組合管理是將資產位置、資產配置、再平衡等策略結合,制定個人化的理財方案。舉例而言,若投資者計劃五年後退休,並希望降低風險,可透過強積金(MPF)定期供款,並將資產配置為 50% 股票基金與 50% 債券基金。若因市場波動令股票比例升至 55%,便應考慮再平衡組合,回復至原定比例,以控制風險。
延伸閱讀:證券行邊間好?新手老手開戶終極指南
投資組合管理的決策,主要建基於四個核心要素:個人目標、所需協助程度、投資時間,以及風險承受能力。掌握這幾方面,有助你制定更合適的投資策略。
1. 訂立清晰的財務目標
無論你希望為退休作準備、置業裝修新居、為子女籌備教育基金,或者計劃一次家庭旅行,清楚知道目標決定你需要儲蓄的金額,以及最適合的投資策略和帳戶類型,從而達成目標。
2. 選擇合適的協助方式
部分投資者偏好自行管理資產,自行選擇投資項目;而另一些人士則傾向聘請專業人員代為管理。若你不確定哪種方式較適合自己,可考慮使用機械人投資顧問(robo-advisor)作為入門選項,其費用較低,操作簡便。而傳統投資組合經理雖然收費較高,但往往可提供度身訂造的投資方案及額外的理財建議,例如財務策劃服務。
3. 釐清投資時間表
你何時需要動用投資回報?這個時間是否固定或具彈性?投資時間會影響策略的進取程度。一般而言,短期目標(少於三年)應採取較保守的策略,以減低市場短期波動的影響;中期(約三至十年)及長期目標(十年以上)則可考慮配置較高比例的增長型資產,以爭取較高潛在回報。
4. 評估風險承受能力
風險容忍度會直接影響資產配置決策。若你願意承受較高波動風險,便可考慮配置更多高增長潛力的資產;反之,若你對資產價格變動較為敏感,則應以穩健投資為主。理想的情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風險與回報平衡,既能推進財務目標,又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壓力。
不少人或會好奇:投資組合管理與財富管理究竟有何分別?事實上,兩者性質不同,涵蓋範疇亦有所差異。投資組合管理主要專注於客戶的投資資產,透過資產配置策略,在考慮風險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協助達成財務目標。而財富管理則屬於更全面的高階理財服務,除了包括投資管理,亦涵蓋遺產策劃、稅務安排、法律諮詢等內容,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整體財務規劃。
MoneyHero或本網站關於證券、投資、稅務,會計或法律意見的內容,都不會構成任何買賣投資要約、招攬、建議或意見,亦不涉及任何公司、證券或基金的產品代言、推許或贊助。MoneyHero.com.hk之內容僅屬一般參考,並非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誘因。MoneyHero Global Limited及/或其分支機構不能,亦不會對任何資訊、特定投資項目之回報與可持續性,或資料來源的潛在價值,作出評估、驗證或保證其適當性、準確性或完整性。MoneyHero.com.hk可能透過本網站所提及的品牌或服務收取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