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釋甚麼是關稅:定義、原因、影響
更新日期: 2025年8月22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隨即向全球多個國家徵收關稅,其中對中國及香港的部分進口產品更一度加徵145%關稅。雖然近期中美談判達成協議,對華關稅大幅下調至30%,但兩國只「停戰」90日,日後仍然有重打關稅戰的可能性。究竟關稅是什麼?為什麼政府要實施關稅?關稅究竟是好是壞?以下為你逐一講解!

作者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甚麼是關稅?
簡單來說,「關稅」是指一種由國家(或地區)政府,對從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口的商品及服務所徵收的稅款,這可以理解成一種「進口稅」,當外國有商品擬進入本地市場銷售時,進口商或需先向政府繳納關稅。關稅的形式多樣,可能是一筆固定金額,也可能是依商品價格按百分比計算 。各國政府都會運用關稅,用來增加財政收入,同時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外來競爭的衝擊。
誰有權力制定關稅?
美國向全球多個貿易合作夥伴徵收關稅(及後暫緩計劃),其規模之大可說是歷史上少見,因此不少人都會好奇,但究竟誰有權力制定關稅?在美國,制定關稅的相關決策權力通常歸屬於國會 。然而,美國總統及其內閣成員在關稅的事務上擁有相當大的權限。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上個任期內便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向幾乎所有美國貿易夥伴的進口商品實施廣泛關稅。
而近期的「關稅戰2.0」之中,特朗普再次以以芬太尼等毒品跨境販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名,對加拿大、中國及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事實上,前任美國總統拜登在任內亦曾經援引1974年的《貿易法》來向中國商品施加關稅,因此相關做法在美國政治上並不罕見。
延伸閱讀:經濟衰退投資攻略:四大投資策略
為什麼政府要實施關稅?
關稅並不是嶄新的概念,很多國家政府都會透過實施關稅來減少進出口商品的貿易逆差、增加稅務收入,同時保護本土產業。大致上,政府決定徵收關稅不外乎以下三個目的:
政府實施關稅的三個原因
與其他稅項相同,關稅可為政府帶來財政收入。政府可將此等收入運用於公共服務,例如醫療、教育、基礎建設等。對於若干發展中國家,或進口量龐大的國家而言,關稅可成為政府一項頗為重要的收入來源。然而,對於香港此類以服務業為主導且為自由港的經濟體,關稅收入佔整體政府收入的比例則微不足道,對香港本地實際物價的影響亦相當有限。
關稅亦可作為一種外交及貿易政策工具,用以影響其他國家的行為。例如最近的中美貿易戰中,美國便對中國的部分進口產品一度加徵145%關稅,而中國及後亦加徵對等關稅。而事實上,中美長期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長遠來說嚴重打擊美國本地的製造業。因此有分析認為,美國向中國定立高額關稅屬於施壓手段,以逼使中國調整其貿易政策。
此可說得上是徵收關稅最常見的目的之一。政府透過對外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使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令本地生產的同類貨品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政府期望藉此鼓勵消費者購買本地產品,進而保護本土的生產商與就業機會,免受外國廉價產品的衝擊。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全球各地加徵關稅的一大原因,就是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保護本地產業。
關稅是好事還是壞事?
雖然徵收關稅理論上可以讓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令本地產品更具吸引力,有助於保護本地企業,並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對於某些涉及國家安全的關鍵產業(如國防物資、人工智能、糧食供應等),可透過關稅提供保護,減少對外國的依賴。
延伸閱讀:貿易戰是甚麼?關稅如何推高物價?
然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關稅的大部分成本最終會透過價格上漲的形式,令生產者和消費者變相為關稅「埋單」。此外,若關稅導致進口商品減少,消費者的選擇亦隨之收窄。本地產品因競爭減少,或會缺乏提升品質及降低成本的誘因。如果關稅稅額太高,更加可能會令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關稅,觸發「貿易戰」,影響產品進出口,甚至拖累全球經濟。
相關文章
獲取更多精明理財貼士
立即訂閱,我們將發送與你最相關的財經文章以及其他實用方法到你的電郵,助你更有效管理財富。
關於作者

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