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PE)與市帳率是股票新手必學的估值工具,經常用來量度個別股票和大市平貴。雖然市盈率計算方法簡單,但當中也有不少學問,如歷史市盈率和市盈率TTM的分別,如何判斷市盈率高低,還有市盈率和市帳率的不同之處,MoneyHero即刻教你如何運用這兩個指標輕鬆入市。
updated: Apr 29, 2025
市盈率(Price-to-Earning Ratio, P/E),是用來衡量股票平貴的核心指標,計算方法為 :
市盈率 PE = 股價 / 每股盈利(EPS)
以香港交易所(00388)為例,在2023年4月21日的收市價為HK$331.6,每股盈利為HK$7.96,市盈率 = HK$331.6/HK$7.96 = 41.658倍。
即是說,假設投資者現以HK$331.6買入港交所,而且港交所以後每年都維持HK$7.96的每股盈利,就要持有這隻股票41.658年的時間才能翻本。
只需要理解市盈率的計算概念即可,並不需要自己手動計算。因為現時大多數網上證券平台和金融資訊網站,已內置強大的篩選功能,能即時提供每隻股票的市盈率、市盈率TTM、市帳率等多項重要指標數據,可節省更多分析時間。
上文提到,市盈率是以「股價」除去「每股盈利」,當中的「每股盈利」是取自上一年度的業績報告,這未必能反映公司最新的經營情況,因為公司業務或財務狀況可能在新一年有不同表現。
上市公司通常會在每年的3月份公布上一年的年度業績,就如2023年的3月才會公布2022年全年業績。若要在業績公布前計算市盈率,就只得2021年的每股盈利,難免不太準確。
所以就有另一種計算方法——市盈率 TTM (Trailing Twelve Months) ,是以最近12個月的每股盈利來計算市盈率,更能即時反映公司最新盈利能力,減少季節性因素影響。
不過,無論是傳統市盈率還是市盈率TTM,兩種本質上都屬於「歷史市盈率」,而投資股票看重的是公司前景,未來盈利能力才最影響股價升跌,只看歷史數字沒太大意義。故投資者一般會更留意以「預測每股盈利」計算的「預測市盈率」,把焦點放在未來回報上。
除了個別股票之外,也可以用市盈率來衡量大市估值。就如港股會綜合恒指成分股的市盈率,來計算出恒指市盈率,歷年數值可在官網查看,通常會與過去10年的平均數值比較,以判斷現時大市估值偏高或偏低,從而輔助投資決策。
一般來說,市盈率是愈低愈吸引,反之,愈高即「愈貴」。但市盈率到多少才叫「平」或「貴」呢?以2023年4月21日的收市價計算,騰訊(00700)的市盈率為15.67倍,而煤氣(00003)的市盈率為24.27倍,是否就代表煤氣比騰訊貴?
當然不是,在比較市盈率的時候,應用以下兩種方法作評估:
另外,通常新興行業、或上市不久的公司,其市盈率亦通常會較藍籌股低,但並不就此代表此公司比藍籌股抵買。投資者還要衡量風險和回報,結合行業前景和公司質素等因素作考慮。而一些業務很受經濟週期影響的公司,如商品股等,其盈利會十分波動,便不適宜用市盈率來作投資考慮。
投資者預期未來盈利增長強勁
高市盈率最常見的原因是市場對該公司未來的盈利增長抱有高度期望。這類股票通常被稱為「增長型股票」(Growth Stocks)。特許金融分析師 (CFA)、紐約 Economic Index Associates 的 CEO Robert Johnson 指出,高市盈率往往與增長型股票相伴相隨。他解釋道:「基本上,投資者願意為公司當前的盈利支付更高的溢價,是因為他們預期未來的盈利將會大幅增長。」
股票可能被高估
然而,高市盈率也可能是一個危險信號。如果一隻股票的市盈率明顯高於其同業的平均水平,甚至遠超其自身的歷史市盈率區間,除了可能反映強勁的增長前景外,亦有可能是股價被高估的跡象。
正如 Johnson 所言:「當整體市場情緒非常樂觀時,市盈率可能被推得很高,因為投資者對未來的增長前景給予了極高的溢價。但反過來,當整體盈利大幅下滑時,市盈率也可能變得非常高。」他補充說,2000年代初美股標普500指數的高市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盈利下降所致。從公式來看,如果盈利 (分母) 下降,而股價 (分子) 維持不變或下跌較慢,市盈率 (PE Ratio) 就會上升。這時的高市盈率可能反映的是盈利惡化,而非增長潛力。
投資者應進一步分析基本面,了解市盈率高企背後的原因,現時的高市盈率究竟是市場炒作還是真正的增長動力,從而判斷買入、持有或沽售時機。
股票可能被低估
低市盈率可能代表著當前的股價未能充分反映公司基於盈利的真實價值。換句話說,股票可能被市場低估了。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股價暫時不變,若公司盈利持續增長(分母變大),市盈率就會進一步下降。價值投資者就視這種情況為潛在的買入機會,他們預期未來股價將會上升以反映盈利增長,從而獲利。
公司盈利可能下跌
然而,低市盈率並非總是筍盤,亦有可能是公司基本面轉差的警訊。
「一隻股票以相對較低的市盈率交易,絕不代表它就一定被低估了,」Johnson說。「它之所以市盈率低,亦有可能是因為投資者對該股票未來的盈利前景感到悲觀。」例如,公司可能面臨行業逆風、競爭加劇、管理層問題或盈利能力持續下滑的風險。要分辨低市盈率是超值還是陷阱,投資者需深入分析公司基本面及行業前景,避免誤墮價值陷阱。
除了市盈率(PE Ratio)之外,還有另一個衡量股價高低的指標——市帳率,計算方法為:
市帳率 PB = 股價 / 每股賬面價值
與市盈率類似,市帳率愈低,代表股份愈「平」,若市帳率低於1,代表股價低於公司帳面值,存在折讓,而市帳率若高於1,則代表股價高於公司帳面值,股價存在溢價。在比較市帳率時,也要和同一行業的公司比較才有意義。
對於某些特定行業的股票,市帳率往往比市盈率更為常用和重要。例如銀行股、地產股,因為其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多少資產,如銀行有多少存款和貸款,地產商有多少物業和土地,會直接影響其盈利。市帳率能較好地反映市場對其資產質量的評估。
此外,假設公司經營不善要清盤,帳面價值亦能反映公司將資產變賣後能套現多少資金,有資產作支撐,投資者或會感到較安心。
最後,投資者要切記,市盈率和市帳率都只是其中一種衡量指標,在作出投資決定時還要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如市況、行業前景、管理層質素、公司基本面等。
雖然市盈率是投資分析的重要工具,但其本身亦存在不少局限,切勿單獨依賴市盈率來做投資決定。
以過去20年為例,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曾低至13倍,也曾高達123倍。雖然123倍這個極高的數值看似市場估值過高,然而它卻是出現於2009年美國金融海嘯初期,亦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一次牛市的開端,若當時投資者僅憑市盈率高企而沽貨,反而錯過了隨後長達十年的牛市收益。
這說明市盈率並非萬能指標,市場估值未必總會回歸歷史平均。市盈率只是眾多分析工具之一,不能作為唯一買賣依據,否則容易錯失重大投資機遇。
投資界有一句至理名言:「過去的表現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
我們之前討論的歷史市盈率(包括年度PE和市盈率TTM,統稱為追溯市盈率 Trailing PE Ratio)是基於公司過去已實現的盈利數據,可以很好的反映公司歷史表現,但未必能預測未來。尤其是當企業盈利受一次性因素影響時,如出售資產、資產減值,可能扭曲市盈率的參考價值。
對於業務具有高度週期性的公司,在行業景氣高峰期,盈利可能非常亮眼,導致市盈率看起來很低,似乎是買入好時機,但這可能恰恰是盈利即將見頂回落的信號。若投資者此時僅憑低市盈率買入,以為撿到平貨,很可能隨後就要面對盈利下滑甚至股價下跌的風險。
預測市盈率(Forward PE)採用企業提供的盈利指引,理論上更能反映未來狀況。但需注意,盈利預測本質上仍具不確定性,且企業通常免責於預測未實現的法律責任。運用預測市盈率時,投資者必須保持審慎態度。
對於新手投資者,MoneyHero建議以恒生指數基金或ETF作為入門選擇,分散個股風險。個股投資則應控制在投資組合的10%以內,並在充分研究市盈率與市帳率等基本面後再謹慎決策。
延伸閱讀:【投資心法】10大 投資 誤區(上)
延伸閱讀:【投資心法】10大 投資 誤區(中)
市盈率不只適用於個股,亦可用來評估整體市場估值。例如,投資者可計算出標普500、恒生指數等大型指數的市盈率,以判斷現時大市是偏高還是偏低。
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是將所有成分股市值總和,除以過去12個月(或預測未來12個月)的EPS總盈利。長期平均約為16倍。當標普500市盈率遠高於平均,則反映市場過熱,指數可能被高估。反之,若是遠低於平均,則可能表示指數被低估。
例如2000年代末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急升,預示隨後經濟衰退。而2010年代初市盈率偏低,則迎來長期牛市。但市盈率高低與市場走勢未必完全同步,投資者仍需綜合其他因素分析。
延伸閱讀:何謂每股盈利 (EPS)? 每股盈利簡介
席勒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E,CAPE)是由耶魯大學經濟學家Robert Shiller提出,計算方式是以指數現價除以過去十年經通脹調整的平均盈利。這個指標能平滑短期盈利波動,提供更穩定的市場估值參考。長期平均約為17倍。其預測力尚有爭議,投資者用以作為輔助參考即可,還應結合其他指標綜合分析。
市盈率是一個簡單卻強大的估值工具,無論分析個股或整體市場,都可初步有效識別被低估或高估的資產,基於歷史數據預測潛在回報。但市盈率並非萬能指標,不能單憑此作投資決定,畢竟歷史表現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最理想做法是結合多項分析工具,從多角度審視股票或市場的基本面,制定屬於自己的投資策略。
此外,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長線持有低成本指數基金,仍是更穩健的作法。可以搭配少量個股投資,並善用市盈率與市帳率掌握投資時機,如此一來便更能在股市中穩中求勝,對沖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