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股市,投資者經常聽到「碎股」這個詞彙。究竟什麼是碎股?為何投資者會選擇買賣碎股?本篇文章將為你詳細解構碎股的概念、優缺點及相關交易方式。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updated: Apr 12, 2025
在香港證券市場中,股票的最小交易單位稱為「一手」,每手所包含的股票數量由上市公司自行決定,可能是100股、500股或1000股等。 當投資者持有少於一手的股票時,這些股份被稱為「碎股」。碎股無法透過港交所的自動對盤系統進行交易,但投資者仍可在特別買賣單位市場進行碎股交易。
對不少香港投資者而言,熱門藍籌股如騰訊(0700.HK)、阿里巴巴(9988.HK),股價動輒數百或數千元,想持有一手股票往往門檻高昂,往往要過萬,甚至數萬元。例如,若某隻股票每股價值 HK$3,00,單是一手100股的話,每手要 HK$30,000。對於資金有限的初學者或年輕投資者而言,入市難度甚高。碎股交易正好打破這個限制。即使你手上只有 HK$3,000,也可以購買該股票的十分之一。這讓投資變得更靈活,亦讓更多人可以參與高價股票的潛在增長,不必再被高昂入場費拒之門外。
另外,買美股時,並不像港股或其他市場那樣有「一手」的概念。美股的最小交易單位為1股,可以單次買賣1股或更多股。就算交易單位更細,美股市場依然允許投資者購買股票的碎股。碎股交易允許投資者以較小的金額投資於昂貴的個股。
延伸閱讀:全球股價最高的股票:為何巴郡A類股股價能長期高企?
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理論上應該投資於多間公司甚至不同行業。不過,如果每間公司你都需要購買一整手股票,所需資金可能高達數十萬元。
透過碎股買賣,即使只得數千元資金,也可以將資金分散投資於多隻股票。以 HK$10,000 為例,你可以將資金平均分配至 10 隻不同股票,即每隻 HK$1,000,無須購買一手,就可按比例持有個股,有助降低單一股票波動帶來的風險。
有些投資者採取「定期定額」策略,每月固定投入資金進行投資(又稱平均成本法)。不過,若該月投入資金不足以購買整手股票,就可能出現部分資金閒置的情況,未能即時投入市場,錯失潛在回報。
碎股交易解決了這個問題。無論你每月儲蓄 HK$100、HK$500 還是 HK$1,000,都可以根據金額比例購買對應的股票碎股,令每一分資金都能投入市場滾存回報,進一步提升整體資金運用效率。
雖然碎股交易讓投資變得更容易入手,但並非毫無缺點。作為精明的香港投資者,了解背後潛藏的風險與限制,有助你作出更周全的財務決定。
首先,碎股在轉倉時存在局限。若你將投資戶口由一間券商轉到另一間,碎股部分一般不能直接轉移,而是需要先被強制賣出,再以現金形式轉移資產。這可能造成潛在虧損,亦會涉及手續費或匯費等額外成本。若你以長線持有為目標,這點尤其值得注意。
其次,碎股交易未必涵蓋所有公司或市場。在香港,主板股票雖然可透過特定平台以碎股形式買賣,但選擇仍有限,並非每隻股票或 ETF 都支援這種交易方式。與此同時,碎股多數屬於場外交易(OTC),成交速度和透明度或比不上完整股票,可能導致買賣價差(Spread)擴大,影響你的實際買入成本。
再者,碎股限制了某些股東權利。一般而言,持有整手股票可享有投票權,出席股東大會及接收完整股東通訊文件,但碎股則未必具備同等資格。這對一些希望參與企業決策的股東來說,可能是一種限制。
最後,不少初學者在碎股交易上容易掉入「過度分散」的陷阱。由於買入門檻低,部分投資者可能會隨意分散資金至過多股票,反而難以有效管理投資組合,甚至忽略基本分析,最終影響回報。
可以,投資者可以透過碎股交易購買派息股票。然而,所獲得的股息將按持股比例計算,持有的碎股比例越小,所獲得的股息也相應較少。
當公司進行股票分拆時,投資者持有的碎股將按照分拆比例進行調整。例如,若公司進行1拆2的分拆,投資者持有的碎股數量將增加一倍,但總價值保持不變。
在香港市場,ETF的交易方式與股票類似,通常以一手為單位進行交易。然而,部分券商可能提供ETF的碎股交易服務,投資者可向相關券商查詢具體情況。
延伸閱讀:精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分析及投資攻略
總而言之,碎股交易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特別是資金有限的投資者。然而,投資者在進行碎股交易前,應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及交易成本,並選擇信譽良好的券商進行交易。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