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是甚麼?關稅如何推高物價?

更新日期: 2025年8月22日

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緊張,政府往往會限制外國進口商品以保護國內產業,而其中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向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但此舉有可能觸發其他國家加徵對等關稅作為報復手段,更有機會演變成全球性的貿易戰,嚴重影響國際之間的貿易和消費物價。

事實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宣佈向全球多個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後,各大投資銀行均上調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雖然現時華府暫緩關稅政策的實施,但未來關稅戰再度升級的可能性又有幾大?貿易戰如何影響消費者?以下與你逐一整理關稅戰的最新消息。

Moneyhero Team

作者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貿易戰是甚麼?關稅如何推高物價?

最新關稅消息

    5月23日:特朗普表示可能會徵收iPhone、歐盟分別25%及50%關稅

    5月12日:中美達成協議大幅削減關稅至30%

    5月8日:英美確認10%互惠關稅稅率

    5月4日:美國對汽車零件及外國電影徵收關稅

    5月2日:美國取消對中國及香港小額包裹免稅政策

    4月15日:美國宣佈於7月徵收墨西哥進口蕃茄關稅

    4月12日:美國宣佈向中國加徵145%關稅

    4月10日:美國宣佈暫緩向歐盟等多國加徵關稅

    4月2日:美國正式向全球汽車及零件徵收25%關稅

    3月12日:美國向鋼鋁產品25%關稅正式生效

為什麼會有貿易戰?

其實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美國已經長期以來對其龐大的貿易逆差表示擔憂,特別是與中國之間的逆差。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自2000年代以來持續擴大,而特朗普總統更加指控中國等國家採取不公平貿易行為、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及商業機密,因此實施一系列反制措施,當中包括向中國及全球多個貿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

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時已經不斷強調「讓美國再次強大」,當中一個關鍵領域,就是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保護關鍵性戰略產業(尤其是鋼鐵、鋁、汽車等),讓美國再度成為生產大國。而觸發貿易戰的導火線,便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以邊境安全為理由(例如芬太尼毒品販運和非法移民問題)向加拿大、中國及墨西哥加徵關稅。

延伸閱讀:經濟衰退投資攻略:四大投資策略

現時生效的關稅

以下是截至5月為止,美國徵收的最新關稅:

  • 中國進口美國商品將徵收30%關稅、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10%關稅;

  • 不符合USMCA協議(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的商品將徵收10%至25%關稅;

  • 來自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鋼鐵、鋁製品、汽車及零件將徵收25%關稅;

  • 來自英國的商品徵收10%互惠關稅(超額的進口汽車將徵收25%關稅);

  • 來自大部分國家的商品徵收10%關稅(部分藥品、半導體、特定礦產等可獲豁免)。

特朗普關稅的豁免商品

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下,有一些產品仍然可以豁免關稅。以下是根據白宮公布的一些免關稅、已有獨立關稅,以及有可能會在未來徵收關稅的商品:

  • 已設有獨立關稅的產品:

    • 鋼鐵、鋁材、汽車及零件均設有25%的關稅

  • 據報白宮計劃未來徵稅的產品:

    • 藥品

    • 半導體

    • 木材

  • 完全豁免關稅的產品:

    • 《美-墨-加協定》(USMCA)貿易協定中包含的任何商品和服務

    • 能源(天然氣、石油等)

    • 美國本土無法獲得的其他特定礦物。白宮未具體說明此項內容

    • 貴金屬(包括黃金)

    • 智能手機、電腦、平板電視、半導體、LED設備及其他電子產品

貿易戰的歷史

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貿易戰可追溯到1930年的Smoot-Hawley Tariff Act,當時美國對大量農產品進口徵收40%至60%的關稅,希望可以遏制外國競爭並保護本土企業。但時值美國大蕭條年代,該措施引發了其他國家採取的報復性關稅,不但令全球貿易急劇萎縮,更令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此外,美國在過往亦曾經向全國不同國家徵收的關稅,例如60年代與歐洲的「雞肉戰爭」、80年代向日本徵收100%關稅、90年代與歐盟之間的「香蕉貿易戰」、2002年向進口鋼鐵徵收10%至30%的臨時關稅,以及最近一次2018年開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爭。

貿易戰如何影響消費者?

貿易戰對消費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物價成本大幅上升。大額關稅會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而企業通常會將這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上調商品價格以平衡進口的開支成本 。例如在2019年中美貿易戰期間,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導致美國本地物價急劇上升。此外,關稅戰亦會影響全球供應鏈的運作,令企業採購產品的過程變行更加困難,最終導致某些進口商品供應減少或短缺,影響商品供應。

對香港而言,由於香港長期以來奉行自由港政策,對絕大多數進口商品實行「零關稅」 ,因此對香港本地消費者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但香港出口企業的影響可能會較大,始終美國已取消給予香港的特殊待遇,香港出口企業可能需要承擔額外成本,例如一些在中國內地設有生產線、供應給美國市場的商家。

貿易戰升級的可能性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暫緩了對各國(包括中國)的關稅措施,但特朗普近日一反常態,再度傳出或會加徵關稅的消息,例如警告Apple公司若不在美國開設生產線將會面臨加徵25%關稅、並揚言會向歐盟徵收50%關稅。有評論指此舉反映關稅戰的降溫期已經停止,甚至認為在特朗普政府的領導下,不會有持久的貿易和平。

雖然目前未能夠斷言貿易戰在將來是否會升溫,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現時仍然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如果投資者將保護倉位持貨、平衡市場風險,應考慮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將資金投放在不同的資產類別(如債券、黃金),亦可以考慮一些對沖工具,如反向ETF等。

相關文章

獲取更多精明理財貼士

獲取更多精明理財貼士

立即訂閱,我們將發送與你最相關的財經文章以及其他實用方法到你的電郵,助你更有效管理財富。

關於作者

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