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7必跌?股市暴跌時應如何應對? 慎防股災先兆重臨!

更新日期: 2025年9月3日

逢「7」必災,從2017年年頭開始不斷有輿論在興風作浪,但也難怪投資者小心翼翼。回顧歷史發現,港股及美股平均每10年就會遇到大型股災 ,且均與「7」有關,如1967 年香港暴動、1977年美元危機、1987年環球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7年美國次按危機引發2008年的金融海嘯等。因此,今明兩年股市走勢令人關注。MoneyHero.com.hk 與大家一起回顧過往股災,為2018年投資做好準備!
Moneyhero Team

作者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

逢7必跌?股市暴跌時應如何應對? 慎防股災先兆重臨!

何謂股市崩盤?

股市崩盤是指股票市場在短時間內出現快速且大幅度下跌的現象。當投資者信心崩潰,再加上市場恐慌,投資者大量拋售股票,導致股價急劇下滑,有時甚至會造成市場交易暫停或停滯。崩盤的跌幅通常極為顯著,一般來說,單日跌幅超過10%或一週內累計跌幅超過20%,就會被視為股市崩盤。

股市是否正在崩盤?

截至2025年5月下旬,全球股市雖然仍處於高度波動和不確定狀態,但已經脫離4月初的極端崩盤局面,現階段尚未進一步惡化為全面性股市崩盤。

回顧4月初,美國推行大規模關稅政策並引發貿易戰,導致全球股市出現恐慌性拋售。道瓊斯指數兩日內累計下跌超過4000點,S&P 500與納指跌幅亦超過10%,全球主要市場同步重挫,市值蒸發逾6.6萬億美元,這一波動被公認為自2020年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股災。

進入5月,雖然美股和全球主要市場仍有大幅波動,部分交易日出現顯著下跌(如道瓊斯指數單日暴跌800點以上),但近期也出現反彈,標普500指數自低位回升,部分市場信心略有恢復。企業財報普遍優於預期,部分板塊展現韌性,但市場對經濟前景、貿易政策和通脹風險依然擔憂,投資情緒偏向謹慎。

現時股市雖然未完全擺脫危機,仍屬高風險震盪期,但並非正處於持續性崩盤。市場短線或有反彈,但長線走勢仍受政策、經濟數據及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建議投資者保持警覺,嚴控風險,靈活調整資產配置。

以往股災先兆

市場內可見的包括技術圖表見頂,成交量急增而沽空盤大增,RSI出現嚴重超賣、MACD出現賣出訊號等,場外可見的是人人談論股票,不常投資股票的人士重回股票市場,證券行新增開戶人數短期內出現新高等,事件驅動的股災則較難靠參考以往股災先兆發現。

2007股災以及2015小股災

2015年大時代,當時印象最深刻是復活節假期回來後的高開一千點的市況,隨後轉眼升逾28,000點,至其後4月27日,恒指更曾高見28,588點。當時急升似乎較易捕捉回落的信號,不久之後,在一片唱好聲當中,大市卻一直未能再度破頂,屢次上試高位突破不果。及至六月尾,恒指就開始轉入跌勢。

2007年,在恒指見頂前的升浪中,危機經已存在。當年次按問題其實已相當嚴重,同年八月也曾面臨全球股市大跌,只不過港股於八月十七日大奇迹日之後,出現驚人反彈,後來受港股直通車傳聞帶動,最高升近3萬2千點。但其後危機爆發,市況很快便拾級而下。

延伸閱讀:經濟衰退投資攻略:四大投資策略

現時宜提高警覺

但與以往不一樣的是,今次整個市場沒有齊升齊跌的現象,反而大藍籌價值回歸的一年,多隻恒指成份股繼續向上,特別是滙控、內銀股有望追落後,倘明年沒有突發壞消息,甚至有專家認為恒指有望突破30,000點,甚至上試32,000點,此刻引發股市暴跌的條件尚未成熟。

雖然現時港股出現調整,但調整幅度一點都不大,對比今年港股的升勢,最高有超過8000點或37.27%的上升幅度而言,現在絕對算是健康的調整。不過,大市始終已升至偏高水平,如有危機開始醞釀,幾個月後的市況就有機會徹底轉變。如現在不開始提高警覺,到大跌市出現時來不及反應,就可能要承受重大損失。

延伸閱讀:什麼是熊市?如何判定熊市時機及如何從中獲利

閱文集團引發投機潮

2017年11月,新聞充斥「閱文一手賺1萬港元」的報導,正式引爆市場炒作的熾熱氣氛,場外可見的先兆重現,隨後幾隻明星新股IPO在暗盤時段均讓投資者有所獲益,直至易鑫集團上市首日倒跌才暫時結束了11月新股投機潮,而由於進場資金不是所有都能夠獲得新股。因此現時港股的成交量出現千億元新常態,上月的投機潮為港股注入了場內炒作的動力,但隨著大市回落,這些動力要暫時已冷卻了一段時間。

雖然現時港股出現調整,但調整幅度一點都不大,對比今年港股的升勢,最高超過8,000點或37.27%的上升幅度而言,現在絕對算是健康的調整。大市始終已升至偏高水平,如有危機開始醞釀,幾個月後的市況就有機會徹底轉變。如現在不開始提高警覺,到大跌市出現時來不及反應,就可能要承受重大損失。

延伸閱讀:香港的經濟狀況:正經歷經濟衰退嗎?

歷史上的股市崩盤事件

    1967年香港股災(六七暴動)

    1977年美元危機

    1987年環球股災(黑色星期一)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2007-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與全球金融海嘯

股市暴跌時的應對策略

    1. 了解你的投資組合及其投資原因

    2. 信任多元化投資組合

    3. 考慮趁低吸納

    4. 考慮尋求第二意見

    5. 著眼長線投資

    6. 把握可能出現的投資機會

總結:異象出現宜減少注碼

此前談論了千禧年之後的股災先兆,回顧1997年股災前夕發現,當時有不少異象已經開始陸續發酵,1995年至1997年期間,股市炒風熾熱之餘,通宵排隊認購樓花的情況再度出現,這是自1970年代以來從未見過的。在上月21日收市的夜期時段,夜市初段一度高見31341點,大升1491點,高水1522點,市場有傳言是「烏龍盤」所致,但當時港交所發言人回覆查詢時,確認並非錯盤,不久後恒指暫時確認了本年高位30199點,相信這種異象若繼續陸續有來的話,股災重臨並非沒有可能,宜密切關注相關事件的發酵變化,從而減少持倉。

投資股票始終有某程度風險,平時想穩穩陣陣慳錢理財?可以即上 MoneyHero.com.hk 信用卡私人貸款旅遊保險按揭比較平台,睇晒所有最新優惠,先至作出理財決定!

相關文章

獲取更多精明理財貼士

獲取更多精明理財貼士

立即訂閱,我們將發送與你最相關的財經文章以及其他實用方法到你的電郵,助你更有效管理財富。

關於作者

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Team

MoneyHero 屬於你的理財專家,同你分享投資攻略、理財小貼士,一齊面對財務問題,助你實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