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ption Modal Banner
Weekly newsletter subscription
Get MoneyHero’s top tips and deals, plus an exclusive free guide to investing,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nd agree to receive relevant market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privacy policy.

Success Tick Icon
Congratulations on successfully joining MoneyHero Newsletter

【信用卡前世今生】前身是「代幣」? 還有一個食飯冇錢埋單的故事

MoneyHero信用卡專家

MoneyHero信用卡專家

最後更新於 21 March, 2022

信用卡前世今生-前身係一個「代幣」?-1

今時今日,不少人手中都最少有一、兩張信用卡,隨街可見Visa PayWave、Google Pay等感應式支付,買支水都可以信用卡付款。外出食飯若果不夠現金,亦大可以碌卡。手中長85.6毫米乘53.98毫米的塑膠卡片,大家又有沒有想過它的起源和演變?信用卡的卡號又有甚麼意思?不同號碼代表甚麼發卡機構?MoneyHero在此為你拆解。

信用卡前身:Charge Coins

以個人信用作抵押,先消費後找數,信用卡的雛形源自一個個由商舖自家推出的Charge Coins和Charge Plates。早在19、20世紀,先開始出現Charge Coins,通常有商舖的商標和顧客的編號,形狀設計不一,有些是圓形,有些是梅花形狀,相當獨特。現時,大家仍能在eBay找到相關的拍賣品,售價約由HK$80至HK$600都有。

信用卡 前身是 Charge Coins

信用卡 前身是 Charge Coins

(圖片來源:eBay)

後來就開始出現Charge Plate,由金屬製成,大小與軍人身份確認牌(俗稱「狗牌」)差不多,同樣主要由商舖發出,寫有顧客的名字和地址,背面有卡紙寫上發出Charge Plate的發卡機構和持卡人的簽名,有些Charge Plate更配有皮套。在eBay亦有相關拍賣。

信用卡 Charge Plate

有些店舖的做法會將顧客的Charge coins或Charge Plates保留在店內,每當顧客在店舖消費時由店員提取。店員就會用Charge Coins將顧客的編號壓印在單據上,以便記錄,亦減少錯抄編號的機會。然而,由於Charge Coins上沒有名字,所以將其他顧客的Charge Coins混淆的事亦時有發生。

不用攜帶大量現金買機票

以上的 Charge Coins 和 Charge Plates 都只限於顧客與單一商戶之間,後來美國航空推出的Air Travel Card後來可用於17間航空公司,乘客可先購買,後找數,並且享有折扣優惠,普遍被認為首張扣帳卡(Charge Card)。

據1953年出版的《Flying Magazine》指,因為經常穿州過省的商人不用再攜帶大量現金公幹,Travel Card的出現令乘客人數上升。

第一頓晚飯

然而,Air Travel Cards仍只是局限於某一行業的消費。到了1950s,美國紐約的餐廳發生了一件事。

某天晚上,商人Frank McNamara和客人吃飯,發現自己沒有帶銀包,要太太帶著現金趕來結帳。Frank McNamara為避免將來再有類似的尷尬情況,後來聯同Ralph Sneider創立Diner’s Club,在參與的餐廳用餐,持卡人可以「Diners Club Card」先結帳,每月月底再支付費用,憑卡消費。

後來,兩位創辦人到餐廳用餐,並以Diners Club Card結帳,這餐飯俾稱為「The First Supper」。後來,Diners Club的業務拓展至旅遊,到了1959年,Diners Club已經有一百萬的會員。Diners Club Card的出現,大大推進了信用卡的發展。

漸漸,其他銀行也開始加入發行信用卡,就有了今天的信用卡。

相關文章:【餐飲信用卡】出街食飯必備信用卡

未來:虛擬信用卡

由商舖自己發出呈圓形的Charge Coins、長方形的Charge-Plates,到航空公司發出Air Travel Card和Diners Club的創立,讓人憑信用先結帳後付費的概念慢慢演變成今天的信用卡。現在,只要將信用卡與手機綁定,沒有實體信用卡亦可簽賬。隨著虛擬銀行發牌,相信信用卡的形態也會逐漸朝虛擬信用卡的方向發展。

相關文章:【虛擬銀行】與傳統銀行有甚麼分別? 安全性、特點、優勢全分析


信用卡冷知識

1. 怎樣得知卡號是否合法?

信用卡上的16個數字,並不是隨意組合而成,原來合法的信用卡16位數字大有玄機,當中運用了盧恩(Luhn)算法。想知道信用卡是否合法,大家可以運用以下的計算方法。以下將使用 4181 0393 0470 6022 這組數字來示範盧恩(Luhn)算法。請注意,此號碼純屬虛構,僅供示範用途。

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總和
卡號4181039304706022
單數 870 90534 36
雙數 /113 /34002 14

  • 單數位置:先將位置1、3、5、7、9等的相應卡號乘以2;若得出雙位數,就兩位數字相加。例如位置1的卡號是4,4乘以2等於8;位置3的卡號是8,8乘以2等於16,1加6等於7。

    然後再將所有數字相加,計算出總和是36。

  • 雙數位置:毋須作任何計算,只需將所有雙數位置的卡號相加,計算出總和為14。
  • 最後將兩個總和相加:14+36=50。

    若這是合法的信用卡卡號,結果應是10的倍數。

2. 卡號代表甚麼?

以16位信用卡號碼為例,首6個號碼是發卡行識別碼,簡稱BIN,標示發卡機構和辨別不同種類的信用卡,第7至11個號碼則是每張卡都不同的個人帳號碼。而最後一個號碼是校驗碼。

一些常見的發卡機構的號碼如下:3代表American Express 美國運通、4代表Visa、5代表MasterCard、6代表銀聯卡。


延伸閱讀:【破產後申請信用卡】想重建良好信貸評分有咩步驟?(附洗底時間表)

延伸閱讀:【點樣交卡數?】信用卡找交數小貼士(附新手常見問題)

想知道最新嘅理財貼士,就要留意 MoneyHero.com.hk Blog,同埋緊貼我哋嘅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