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ption Modal Banner
Weekly newsletter subscription
Get MoneyHero’s top tips and deals, plus an exclusive free guide to investing, sent straight to your inbox.

I agree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and agree to receive relevant market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privacy policy.

Success Tick Icon
Congratulations on successfully joining MoneyHero Newsletter

【毛記葵涌(1716.HK)上市】從100毛看傳媒轉型路,邊間最吸金?

MoneyHero

MoneyHero

最後更新於 20 March, 2018

毛記葵涌(1716.HK)定於3月2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並於3月16日至3月21日期間接受新股認購申請,雖然市場反應熱烈,炒作味道十足,但究竟公司以至整個傳媒行業發展前景係點?邊間傳媒成功轉型吸金?MoneyHero.com.hk為大家分析香港傳媒生態及投資價值!

毛記葵涌上市招股反應熱烈

毛記葵涌(1716.HK)於3月16日開始招股,擬發行6,750萬股股份,招股價介乎1元至1.2元。首日招股反應熱烈,市場消息指,已為其借出共98.9億元孖展額。換言之,以招股價上限計,毛記的公開發售集資額為8100萬元,該股首日超購約1,220倍,氣勢直逼2014年上市的「超購王」- Magnum(2080.HK),現已改名為奧克斯國際,此股當年公開發售時超購3,558.2倍。

毛記業績倒退遭市場質疑

2016年2017年
收入7,606萬5,530萬
純利3,272萬516.7萬
客戶207128

毛記葵涌過去3年收入迅速增長,唯截至2017年11月底為止8個月廣告收入及客戶量均出現下滑,收入較2016年同期下滑15.5%,客戶由207名下降至128名。加 上,2016年及2017年3月底止年度進行大型活動策劃帶來的340萬和1,050萬收入,本財年卻暫無相關收入,相反卻增加了上市開支,令純利較同期大幅下降84%。萬賢相信有人會質疑毛記盈利倒退,仔細分析報表再決定是否抽該隻新股。

毛記開拓客源能力較弱

毛記期內有95%的收入來自重複客戶,是過去3年中最高,新客只貢獻約250萬元收入,對比2017全年約1,000萬元的新客戶收入,不禁令人懷疑是否網上廣告市場已飽和。以6大主要客戶計算,頭4個大客都錄得同比下跌,收入貢獻減少約1,600萬元,這反映了毛記存在不少客戶流失風險。最後,數碼廣告的毛利率下跌亦令人擔心,而上市文件則解釋指是因為制作費用上升,萬賢猜測有機會是由於第三方演員費用上升,畢竟毛記是賣創意而非大製作,演出費用應佔最大部份。

即使市場反應有幾熱烈,認購新股仍存在一定風險,想減低風險就要比較銀行及證券行的佣金及其他收費,立即睇睇MoneyHero.com.hk 港股證券戶口比較平台,搵出最平選擇!

%e7%ab%8b%e5%8d%b3%e6%af%94%e8%bc%83cta

毛記葵涌發展史

毛記葵涌發展史

毛記葵涌由林日曦、陳強和阿Bu 三名80後青年創立。2010年,三人推出《黑紙》雜誌,每期一頁紙,售價1元,高峰時總銷量一度高達70萬份。2013年,三人再創辦《100毛》雜誌。然而兩份刊物爆紅後不久,銷量和收入卻逐年下跌,其中《黑紙》已於2016年停刊。根據招股文件內容顯示,為求開源,自2013年3月及2015年5月起,公司開始主要於最受歡迎第三方社交媒體平台 - 「100毛」及「毛記電視」各自的粉絲專頁發佈創意內容。於最後可行日期,毛記電視網站累計錄得超過2億人次的頁面訪問量,於社交媒體平台上,「100毛」及「毛記電視」各自的粉絲專頁分別得到超過110萬個及70萬個「like」。

賣盤遐想或成炒作理由

上文提到毛記葵涌集資最多8,100萬元,扣除上市費用,淨集資大約5千萬,但看股權架構發現,毛記的3位創辦人「腦細」徐家豪(林日曦)、執董陸家俊(陳強)及主席兼執董姚家豪(阿Bu)均透過一間公司共同持有毛記67.5%股份,是毛記控股股東,但實際每人間接只是各持有22.5%股權。若某一位創辦人有意思賣股份予獨立第三方,到時毛記賣盤就不是天馬行空,而這亦有機會成為上市後各大股民熱議的炒作因素之一。

中線部署宜留意風險

其實在毛記之前,已有不少「坨地股」先後上市抽水,申請認購大幅超額,但上市短暫爆炒後,股價和業績便無以為繼,更有部分大股東極速賣盤。例子包括,2011年,從事二手名牌袋買賣的米蘭站(1150.HK),上市前錄得近2,200倍超額認購,破了當時最高超額倍數紀錄,掛牌首日飆升逾6成。以及上文提到的2014年上市的本港第一夜場股MAGNUM(2080.HK),大股東原為耀才證券老闆葉茂林,招股時錄得破紀錄的超額認購近3,600倍,首日掛牌更大升9成。上市年多後,葉茂林已出售所持股份予內地家電民企奧克斯董事長 - 鄭堅江。隨後該兩股股價均無太大驚喜,偶爾跟隨大市上升,但大部分時間股價呈一浪低於一浪的走勢,成交更是稀疏,因此提醒各位股民若幸運抽到,不妨考慮止賺的空間。

毛記透視香港傳媒行業機遇

《100毛》和「毛記電視」能突圍而出,反映了現今階段網媒之強大,但其盈利以及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上市的同時開始遭到部分投資者質疑,亦令投資者開始注視香港傳媒的行業機遇。萬賢對比了幾間本地上市的傳媒集團去年中期業績,分別是經濟日報(423.HK) 、東方(18.HK)、壹傳媒(282.HK),發覺從中發現了傳統的香港傳媒行業正在逐漸轉型的路途上。

東方報業集團截至2017年9月底止中期業績,純利按年大升33%至6,792萬元。其中,新聞媒體業務方面,雖然《東方日報》發行收入增長,但印刷媒體廣告市場萎縮,整體收入按年跌4%至4.23億元。數碼媒體業務收入則上升11%至5,757萬元,集團表示,數碼業務會進軍至手遊市場,特別是《on.cc 東網》推出手機遊戲《骰寶坊》,揭示了集團正涉指現今增速較快,但產品週期較短的手游市場以求尋變。

香港經濟日報截至2017年9月底半年業績,純利上升45%,至3,602萬元。期內紙媒為主的媒體業務虧轉盈賺405萬元,翻查中期業績發現,期內廣告來自旗下印刷刊物及數碼平台的收入,按年僅增長6%。

壹傳媒截至2017年9月底止中期業績,期內虧損擴大至1.71億元。虧損擴大主要由於港台市場低迷、廣告支出謹慎,以及線上程序化廣告購買面對激烈競爭。最近,壹傳媒更宣佈香港《壹週刊》14日開始停刊,日後將全力發展網路媒體。

在傳媒業寒冬之下,各傳媒機構正逐漸找尋更多盈利的方式支持行業的發展或蛻變,但各種的方式是否具備可持續性,就連新派的毛記亦開始遇上守業的困難,傳媒的逐步發展值得投資者關注,互聯網的壯大令主流媒體話語權越來越得到質疑,以往靠傳統媒介為生的廣告收入未必是這個年代、這類行業的核心收入,但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或許值得正在努力經營傳媒的管理層繼續探討。

投資涉及風險,想穩穩陣陣慳錢理財?可以即上 MoneyHero.com.hk 證券戶口、 信用卡私人貸款旅遊保險按揭比較平台,睇晒所有最新優惠,先至作出理財決定!

相關文章︰【新手上路】 抽新股 IPO入門攻略

相關文章︰股票投資新手攻略:港股之入門

——

作者簡介︰

萬賢

現職香港證券投資分析員,曾任職本港報章財經記者。

——

想知道最新嘅理財貼士,就要留意 MoneyHero.com.hk Blog!同埋緊貼我哋嘅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