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香港人旅遊日本時都曾驚嘆:日本司機為人謙厚、禮貌周到,就連馬路上的互動亦展示出其國民文化底蘊。在日本自駕遊,不但可自由掌握行程,更能深入探索郊區、美景與小鎮。但若忽略當地駕駛習慣與開車禮儀,輕則造成不便,重則影響安全,甚至觸犯當地法例。
日本司機的「有禮文化」
禮貌並非姿態,是習慣
於日本街頭,不難發現司機的行車方式極其規範:不亂鳴喇叭、主動讓路、轉彎前打燈、車速控制得宜等都是基本動作。即使在繁忙市區,車輛之間仍保持適當距離,鮮有爭路、逼位或急煞等行為。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對方車輛讓路時,不少司機會用「雙閃燈」表示感謝;而被讓路的一方則往往放慢車速,適度回應,整體互動充滿尊重與理解。
善用指示與燈號溝通
除了雙閃燈致意外,日本司機非常重視車輛指示燈的使用。右轉、左轉、變線、停車前,均會提前打燈並保持警覺,務求令後方車輛有所準備。這種燈號溝通機制,令整體交通流暢性提高,減少誤判與突發事故。
此類細節反映出日本人在公共空間的思維:即使身在車內,也要考慮其他人感受與安全,絕非「我行我素」。
自駕前準備:證件、保險、取車流程一覽
所需證件
香港人如欲於日本自駕,須持有以下有效文件:
- 香港正式駕駛執照
- 國際駕駛許可證(由運輸署申請)
- 護照正本(用作核對身份)
- 信用卡(用作租車押金及付款)
建議於出發前至少兩星期申請國際駕照,避免因人流或文件不齊而延誤行程。
租車流程及注意事項
日本主要租車公司包括Toyota Rent-a-Car、Nippon Rent-a-Car、Times Car、ORIX Rent-a-Car等,均設有英文網站及支援外國人服務。
於網上預訂後,到達指定門市便可憑證件取車。部分門市提供中文導航及翻譯服務,亦可加購意外保險、防刮損保障等。
重要建議:
- 租車時確認是否配備ETC卡(高速公路電子收費)
- 留意車款為左軚(與香港相同)
- 確認導航系統語言設定
- 熟悉油站操作及燃油種類(多數為Regular或High Octane)
日本開車禮儀實用指南
- 絕不亂鳴喇叭
於香港,輕按喇叭或鳴以示警屬常見行為,但在日本鳴喇叭視為不禮貌,除非遇突發危機或必要警示。於市區甚至高速公路,司機均保持寧靜,避免造成壓力或誤會。
建議外地司機盡量以燈號、車速及距離調節應對路面情況,不要依賴喇叭作主要溝通方式。
- 雙閃燈表示謝意或警示
雙閃燈(Hazard)在日本駕駛文化中用途廣泛:
- 獲對方讓路時打閃數秒,表示感謝
- 路面突發事故時打閃提醒後方車輛
- 停車於臨時位置或車道旁時亦打閃表示「暫停」
此燈號成為司機間「無聲的語言」,務求清晰表達意圖與禮節。
- 正確使用指示燈與鏡頭
日本司機極重視打燈準則,於轉彎、變線前均會提前至少3秒開啟方向燈。忽略打燈不但不禮貌,更可能違反道路交通條例。轉彎時亦會細看後鏡及側鏡,確認安全再行動。
港人如欲模擬日本司機駕駛風格,建議每次轉向均預早打燈,並定期檢查後鏡位置。
- 遵守速限及車距
日本道路速限明確標示,一般市區限速40至50公里,高速公路則為80至100公里不等。當地司機習慣「守速不超速」,高速公路上亦不鼓勵急速行車或逼車行為。
另外,車輛間距保持適中,避免貼車及壓迫後方車輛。香港司機習慣頻繁超車,但於日本應改為穩定跟車、漸進變線。
- 讓路為先,交匯處互助通行
於狹窄街道或小鎮交匯處,日本司機常以慢車方式試探對方意圖,並以讓路為優先原則。於「T字路口」或「盲彎」位置,更會主動停車以觀察交通狀況,再作通行決定。
外地人如於此情境開車,應避免搶道及「先到先行」思維,改為觀察他人反應與配合通行,令整體交通更和諧。
常見誤解與文化差異
不設按喇叭就無法溝通?
不少香港司機初到日本,對「無喇叭文化」感到困惑。但事實上,日本人重視預測與觀察,透過燈號、車速變化與距離調節等方式進行無聲溝通。只要細心掌握路面節奏,便能無障礙行駛。
司機太禮讓會否延誤交通?
香港常見「爭快位」文化,認為禮讓會拖慢行程。但於日本,每位司機均有秩序地交互通行,反而令整體流量更順暢。於停車場出口、交匯點等位置,協調讓路能減少突發事故,並提升駕駛舒適度。
駕駛風格是否「過於拘謹」?
日本駕駛文化確實偏向保守,但安全性與效率同時兼備。特別於郊區駕駛或雪地路段,高度規範能保障行車安全,減少意外機率。對港人而言,這種風格或需時間適應,但長遠而言更有益身心與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