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對股民來說真的十分吸引,特別是股市炒風熾熱時,不管在香港還是美國股市,基本上隨便買一隻龍頭科技股都賺到笑。隨著科技股影響力愈來愈大,有「港版納指」之稱的恒生科技指數在2020年正式推出,科技股ETF亦因而面世。究竟哪些香港及美國相關科技股值得留意?前景又如何?MoneyHero會為大家一一解答!
甚麼是恒生科技指數?
恒⽣科技指數於2020年7月27日推出,代表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現時有30隻成份股,基本上近九成都是內地上市公司。能夠被選入圍做成份股,是需滿足以下條件:屬於⼯業、非必需性消費業、醫療保健業、⾦融業或資訊科技業;業務與精選科技主題高度相關:雲端、數碼、電子商貿、⾦融科技或互聯網;及被視為具創新性,比如利用科技平台進⾏營運、積極投入研究發展及擁高收入增長。
該指數比重較高的成份股包括:美團 (03690)、舜宇光學科技 (02382)、騰訊控股 (00700)、阿⾥巴巴 (09988)、京東健康 (06618)、小米集團 (01810)、中芯國際 (00981)、京東集團 (09618)、阿⾥健康 (00241)以及金蝶國際 (00268)等等。
香港科技股分析
騰訊 (00700)
上市日期:2004年6月16日,上市價:HK$3.7
市值:HK$3.61萬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騰訊於中國提供互聯網及移動增值服務、網絡廣告,以及電子商務交易服務。2022第一季年收入增加0.1%至1,354.7億人民幣,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純利234億人民幣,按年跌51%;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純利255億人民幣,按年跌23%。微信及WeChat月活躍帳戶超過12.88億戶,QQ智能終端月活躍帳戶5.64億戶。
騰訊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三大方面:2022年首季增值服務收入727.4億人民幣,佔總收入的54%,當中本土市場遊戲收入按年跌1%至330億人民幣,由於未成年人保護措施影響活躍用戶及付費用戶數量;國際市場遊戲收入按年增4%至106億人民幣,主要由於《VALORANT》及《部落衝突》等遊戲的收入增長,但用戶消費在新冠疫情後有所回落,且該增長部分被《PUBG Mobile》的收入減少所抵銷。其他收入來源分別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以及網絡廣告,分別佔總收入32%及13%。
德銀指疫情爆發對宏觀經濟及消費者情緒的影響變得較預期更嚴重及更持久,騰訊旗下線上廣告及金融科技與商業服務因而受壓,不過上海自6月起放寬防疫限制,預計廣告、金融科技與商業服務業務將逐步回暖,或在第三季可見到更明顯復甦,將目標價由HK$510下調至HK$470,維持「買入」評級。瑞信則預期今年遊戲業務可錄低單位數增長。廣告業務估計仍受到宏觀挑戰,及廣告商削減銷售和推廣開支影響,將目標價由HK$524下調至HK$474,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快手 (01024)
上市日期:2021年2月5日,上市價:HK$115
市值:HK$3,686.9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快手是採用同股不同權上市的內容社區和社交平台公司,主要在中國經營直播、線上營銷服務及其他服務,絕大部分收入源自中國客戶。2022首季虧損62.5億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的577.5億人民幣虧損收窄,收入210.7億人民幣,按年增23.8%。期內線上營銷服務收入113.5億人民幣,按年增加32.6%,直播收入78億人民幣,按年增9.2%(通過向觀眾銷售虛擬物品獲得收入,觀眾購買虛擬物品後將其作為禮物贈送給主播表示支持)。
野村預計受疫情影響,快手次季的廣告收入增速將較首季放緩,電商業務則受到封控的嚴重打擊,導致電商物流網絡和供應鏈中斷,將目標價由HK$100下調至HK$85, 評級「買入」。摩根大通則指快手今年首季基本面穩健,強勁的流量增長加上變現率尚有上升空間,預計在線廣告和電子商務領域的市場份額將繼續增長,將目標價由HK$115上調至HK$120,評級「增持」。
小米 (01810)
上市日期:2018年7月9日,上市價:HK$17
市值:HK$2,879.4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小米主要從事研發及銷售智能手機、物聯網及生活消費產品、以及提供互聯網服務,亦是採用同股不同權在港上市。2022年第一季收入733.5億人民幣,按年跌4.6%,虧損5.88億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由盈轉虧,集團智能手機是最主要的收入,期內收入457.6億人民幣,按年跌11.1%,主要是由於智能手機出貨量有所下降,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按年增6.8%至195億人民幣,互聯網服務收入按年增8.2%至71億人民幣。
美銀證券指受物流中斷、宏觀經濟及疫情影響,小米管理層對今年智能手機及物聯網業務前景持保守看法,相信智能手機市場前景將維持疲軟重申「跑輸大市」評級,目標價由HK$9.8下調至HK$9.2。瑞銀則預期小米已接近見底,評級由「中性」升為「買入」,目標價由HK$15下調至HK$14.6。
美團 (03690)
上市日期:2018年9月20日,上市價:HK$69
市值:HK$1.20萬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美團採用同股不同權,在內地提供平台及採用技術連接消費者及商家,包括餐飲外賣、到店餐飲、酒店及旅遊預訂等服務。2022年第一季收入按年增加25%至462.7億人民幣,虧損57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48.5億人民幣虧損擴大。當中餐飲外賣服務收入按年增加17.4%至241.6億人民幣,佔公司總收入52.2%,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收入按年增15.8%至76.2億人民幣,新業務及其他的收入按年增47%至144.9億人民幣。
美銀證券指在內地封城措施影響下,美團今年首季收入仍按年升25%,高過市場預期,考慮到第二季疫情影響將持續反映,下調今年全年每股盈利預測至虧損1.21人民幣,但預計下半年不利因素將緩解,加上成本控制措施有利於提振明年表現,料明年扭虧,將目標價由HK$217升至HK$234,維持「買入」評級。瑞銀則將目標價由HK$200升至HK$215,維持「買入」評級。
阿里巴巴 (09988)
上市日期:2019年11月26日,上市價:HK$176
市值:HK$2.19萬億(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阿里巴巴創立於1999年,創始人為馬雲,於2014年9月在紐交所上市,並於2019年11月在在港作第二上市,採用同股不同權。2022財政年度收入上升19%至8,530.6億人民幣,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季度收入2,040.5億人民幣,按年升9%,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為197.99億人民幣,按年跌24%。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達13.1億。
高盛指在宏觀因素及激烈競爭下,阿里巴巴第四財季業績仍好過預期,將目標價從HK$180下調至HK$154,評級「買入」。中金則指阿里巴巴首季業績好過預期,但鑑於疫情對利潤的影響,但鑒於電子商務業務估值的下行趨勢,將目標價下調至HK$137,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香港科技股龍頭比較
股份 | 股價 | 每手入場費 | 市盈率(倍) |
---|---|---|---|
騰訊 (00700) | HK$376.00 | HK$37,600 | 13.64 |
快手 (01024) | HK$86.30 | HK$8,630 | / |
小米 (01810) | HK$11.54 | HK$2,308 | 12.66 |
美團 (03690) | HK$194.40 | HK$19,440 | / |
阿里巴巴 (09988) | HK$101.20 | HK$10,120 | 30.18 |
註:以股份代號排列,上述資料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恒生科技指數 ETF
自恒⽣科技指數於2020年7月27日推出後,共有4隻追蹤恒生科指的ETF亦於同年8月底開始相繼面世。對於不善於分析個股,但又想投資科技股的股民,就可以考慮追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有助分散風險,分別是南方東英科指ETF (03033)、華夏科技ETF(03088)、恒生科指ETF(03032)和iShare安碩恒生科技ETF(03067)。
大家在選擇ETF時,需要留意4大點:基金規模、成交量,收費及追蹤偏離度。當中,追蹤偏離度就是衡量一段時期內該ETF收益率和其追蹤的指數收益率之間的差異收益率,是可以用來評估ETF表現的重要指標,大家可以前往個別基金官網查詢。
據各ETF官網顯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恒生科指ETF(03032)滾動全年跟蹤偏離度為-0.41%;南方東英科指ETF (03033) 估計全年跟蹤偏離度為-1.07%;截至2022年3月31日,華夏科技ETF(03088) 滾動一年追蹤差異為-0.24%;iShare安碩恒生科技ETF(03067)則沒有列出年度預算,大家可前往其官網查看圖表。
恒生科技指數ETF比較
ETF交易編號 | 股價 | 每手單位數量 | 每手入場費 | 每年管理費 | 資產規模 |
---|---|---|---|---|---|
恒生科指ETF(03032) | HK$4.56 | 200 | HK$912 | 0.55% | HK$16.67億 |
南方東英科指ETF (03033) | HK$4.536 | 200 | HK$907 | 0.99% | HK$173.2億 |
iShare安碩恒生科技ETF(03067) | HK$9.64 | 100 | HK$964 | 0.25% | HK$103.04億 |
華夏科技ETF(03088) | HK$5.805 | 200 | HK$1,161 | 0.4% | HK$7.43億 |
註:以股份代號排列,上述資料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美國納斯達克指數簡介
美國科技股的指標,盡在納斯達克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當中。NASDAQ指數最早成立於1971年,成分股有40%至50%比重是科技公司。現時納指包含2,600多隻成份股,全都是在美國國內上市、市值有一定份量的科技股,市值、名氣最大,成交最活躍的6隻科技股,當然首推「FAANGT」,分別是指Facebook、蘋果公司、亞馬遜、Netflix、Google母公司Alphabet,以及近年在市場、媒體甚至港人之間成為焦點的Tesla,這些科技股,都值得對美股有興趣的投資者們逐一拆解。
美國科技股龍頭分析
Meta Platforms (META.US)
上市日期:2012年5月18日 上市價:38美元
市值:4,471.06億美元(截至2022年6月13日收市)
由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創立的社交網站龍頭Facebook,對持有Facebook賬戶的大部分港人而言絕不陌生。Facebook母公司改名為Meta,旗下持有WhatsApp、Instagram等在全球廣泛使用的社交軟件,當初以1,040億美元破美國首次公開招股 (IPO)紀錄的市值,上市9年市值已一度飆升至超過一萬億美元,穩佔市值最大的社交網站企業龍頭之位,不過在2022年第二季市值蒸發至約4,500億美元。
根據Meta 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收入按年升7%至279.08億美元,盈利較去年同期跌21%至74.7億美元,每股盈利2.72美元,勝市場預期。第一季度每日活躍用戶(DAU)19.6億,每月活躍用戶(MAU)29.4億。
此外,不少政府一直對Facebook的壟斷及私隱問題表示擔心,惹起的爭議及官非都比其他公司多,成為左右業務及股價增長的一大因素,旗下WhatsApp亦於2021年9月因違反歐盟私隱法被罰2.25億歐元(約HK$20.74億)。
蘋果公司 (AAPL.US)
上市日期:1980年12月12日 上市價:22美元
市值:2.13萬億美元(截至2022年6月13日收市)
全球最暢銷的手機iPhone,就是由蘋果公司一手創造。當年以Macintosh起家的蘋果,早在1980年已上市,當時股價只有22美元,市值約17.8億美元。在2000年代,蘋果推出Macbook及iPhone後起死回生,20年以來已超越多年競爭對手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目前市值已經超過2萬億美元,穩佔科技龍頭席位,現時已是美國三大指數(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及納指)成份股之一。
蘋果自從推出iPhone3GS後,每年推出的iPhone手機都會成為市場焦點,其手機銷量及市佔率多年來穩佔全球三甲。2020年底進行史上第4次拆股,成功將股份一拆四,帶動股價繼續向上。2022年財政年度第二季收入973億美元,按年增9%,當中iPhone收入505億美元,按年增5.4%;Mac收入104億美元,按年增14.6%,服務收入198億美元,按年增17.3%。
亞馬遜 (AMZN.US)
上市日期:1997年5月15日 上市價:18美元
市值:1.06萬億美元(截至2022年6月13日收市)
福布斯全球首富貝索斯 (Jeff Bezos),坐擁2,000億美元身家,全因他創立了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 (Amazon)。以銷售電子書起家的亞馬遜,當初推出的kindle目前仍有很大的市場,而亞馬遜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最大書店」,同時進軍多項業務,集書店、電子書、實體零售、電子商務、影視娛樂、雲計算等「金蛋」於一身,經營模式與中國的阿里巴巴相若。
亞馬遜在2022年6月將股票1拆20,是自1997年上市以來第四次拆股,截至2022年6月13日收市,買入一股需要103.67美元(約HK$813.8)。2022年第一季,亞馬遜收入增長按年增長7%至1164.4億美元,但受累於Rivian投資虧損,季度淨虧損38億美元。
Netflix (NFLX.US)
上市日期:2002年5月23日 上市價:15美元
市值:753.9億美元(截至2022年6月14日收市)
說到影視業務的成功,便不得不提近年增長非常迅速的串流影視平台Netflix。2002年上市,當時還在經營美國本地DVD出租業務的Netflix,當年出租DVD的付費用戶只有60萬名,但到2020年底,全球用戶人數已經突破2億戶;而當年出租影片的競爭對手百視達 (Blockbuster),已在2013年結業。
Netflix用戶遍佈全球,平台推出初期以自家製劇集為主打,近年更參與電影製作,邀請不少荷里活明星參演,已在美國頂尖的電視(金球獎)及電影(奧斯卡)頒獎禮獲獎無數。不過2022第一季訂閱用戶流失20萬名,為十多年來首次下降。
Tesla (TSLA.US)
上市日期:2010年6月29日 上市價:17美元
市值:6,499.7萬億美元(截至2022年6月13日收市)
有股民說「買入Tesla是買入對未來的憧憬」,亦有散戶指「買入Tesla是買入馬斯克 (Elon Musk)的腦袋」。對不少年青的美股初哥而言,Tesla是買美股必定要認識的股票。2010年上市價僅17美元的Tesla,最初只研究及開發電動車的技術,是電動車第一股,短短10年已迅速成長至全球電動車的龍頭企業,並掌握多項重要的技術,包括全球最領先的電動車電池技術、,甚至是姊妹公司SpaceX的太空開拓技術,這就是「馬斯克的腦袋」值錢之處。
單以銷售計,Tesla的電動車銷量在不斷更新車型之下節節上升,2021年全年合共售出超過93萬輛電動車,銷量穩佔全球第一,傳統車廠如大眾 (Volkswagen)、通用汽車 (GM)開發的電動車都給比下去。Tesla 2022年第一季收入187.6億美元,按年增長81%,盈利33.2億美元,按年增長6.6倍,均勝市場預期。
此外,Telsa最大的風險在於股價十分波動,既然是「買Elon Musk」,Tesla往往就是會因為馬斯克的一句話,就可以暴升暴跌,而且因為SpaceX 是馬斯克基金的私人公司,並無在證交所上市,Tesla亦會因SpaceX的消息而波動,甚至引起美國證監會的注意。雖然如此,亦無減市場對Tesla的狂熱,股民紛紛入市,投資者買入Tesla就要注意自己可承受的風險。
美國科技股龍頭比較
股份 | 股價 | 每股以港元計 | 市盈率(倍) |
---|---|---|---|
蘋果公司 (AAPL.US) | 131.88美元 | HK$1,035 | 21.44 |
亞馬遜 (AMZN.US) | 103.67美元 | HK$814 | 50.13 |
Meta Platforms (META.US) | 164.26美元 | HK$1,289 | 12.43 |
Netflix (NFLX.US) | 169.69美元 | HK$1,332 | 16.23 |
Tesla (TSLA.US) | 647.21美元 | HK$5,081 | 87.48 |
註:以股份代號排列,上述資料截至2022年6月13日收市
分析及投資科技股要留意的指標
成立科技公司入場門檻低,尤其是軟件公司和互聯網資訊公司,初創企業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變成強大競爭對手,所需資本往往很少。同理,龍頭公司只要推出新軟件服務,亦輕易威脅較小型科企的生存空間。所以科企的市場變化可以很快,揀科技股其實大致與揀其他股票一樣,即市盈率、市帳率、股價與每股賬面價值比率,亦有一些指標可以特別留意。
毛利率
由於各行各業的公司對於融合科技的業務模式差異很大,優秀的科技公司毛利率往往高於同業。
經營槓桿(Operating Leverage)
當一家公司收入增長速度高於營業開支,就存在經營槓桿。許多科企(尤其是軟件公司)的毛利率很高,但大部分支出可能均屬於營業開支。所以應留意科企有沒有經營槓桿,如有意味著長遠而言公司可將更多收入將化為盈利。
科技公司若未有盈利,經營槓桿就特別重要,因只要收入能保持增長,就可扭虧為盈。
收入增長
科技股屬於高增長行業,每季按年的增長率是分析科技股常用的另一重要指標。當某一季按年增長率高於上季,該公司的增長即正在加快。相反,某季度的增長率低於上一季,就表示增長正在放緩。但單純數字不代表一切,宜了解背後增長加快及放緩的原因。
市銷率
除上述指標外,比較不同規模的同業比較時,「市銷率」是很有用的指標。「市銷率」即公司市值(流通股數 X 股價)與銷售總額比率,用作了解其股價相對於其銷售額存在多少溢價。
「市銷率」亦有助找出潛力股。市銷率若較同業高,即代表投資者認為其銷售增長將較同業快;市銷率較低則反映市場認為該公司的銷售增長較同業慢。
多元化客戶群
核心業務為硬件的科企,如半導體或電子零件製造,或主要收入來自向企業提供軟件/服務的公司,業務與大客「同生共死」。一旦失去某個大客,便會嚴重影響盈利。因此,科企的業務擁有愈廣泛的客戶群愈好。
港股證券戶口 |
Citigold花旗銀行港股電子交易佣金為0.18%至0.25%,最低收費HK$100,現開戶可獲首3個月無上限買入港股及美股免佣金,經本網成功開立Citigold戶口可享MoneyHero獨家優惠。💰MoneyHero獨家優惠: 由即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下午6時,新客戶經本網申請開立Citigold戶口,並於成功開戶後存入並維持指定新資金,可享MoneyHero獨家優惠高達HK$3,500 Apple Gift Card/city'super 禮品卡/Hutchgo.com 旅遊禮券/Marshall Tufton 藍牙喇叭 (價值HK$3,699)/Sony 5.1 聲道家庭影院組合HT-S40R (價值HK$2,990)。連同限時迎新開戶獎賞,獎賞總值高達HK$53,299!Citigold客戶環球即時匯款免手續費,亦有專業財策顧問為你度身訂造理財方案,立即感受不一樣嘅銀行服務!詳情按此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迎新優惠
|
信銀國際1戶通戶口港股交易服務推廣期內,新 1 戶通客戶投資戶口可享12個月免買入經紀佣金和無上限免費即時報價服務💰MoneyHero獨家優惠: 【限時獎賞!】由即日起至2023年5月30日下午4時,新客戶經本網用專屬優惠碼「2MH2301」成功開立信銀國際inMotion動感銀行戶口,可享獨家優惠HK$750 Apple Gift Card/HK$750 HKTVmall電子購物禮券/HK$750 惠康超市禮券/HK$750 Trip.com禮品卡/Marshall Emberton 藍牙喇叭(價值HK$1,499)/HomePod mini(價值HK$749),連同迎新獎賞,價值高達$35,399!此外,新客戶成功登記大富翁存款,更可享高達7.28%儲蓄年利率! 詳情按此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迎新優惠
|
富途證券富途證券是騰訊旗下券商,網上交易佣金為0.03%,最低收費HK$3,另收取平台使用費,適用期內開戶永久豁免港股買賣佣金收費💰MoneyHero獨家優惠: 即日起2023年5月31日,新客戶透過MoneyHero成功開戶及開通港美股賬戶,可享獨家優惠HK$1,000 Apple Gift Card。(獎品由富途提供及發放) 🎁迎新優惠
|
華泰國際華泰國際港股交易基本佣金為0.029%,最低HK$2.9,另收取平台費每筆HK$15,現成功開戶送30天V2會員,交易港股美股免佣金,港股新股認購免手續費💰MoneyHero獨家優惠 即日起至5月2日中午12時,經MoneyHero成功全新註冊及線上開立華泰國際漲樂全球通戶口,存入HK$2萬或以上新資金並維持不少於1個月,可享MoneyHero獨家優惠HK$600 Apple Gift Card 或 HKTVmall現金券。 🎁迎新優惠 即日起至2023年5月2日,成功開立賬戶並首次入金HK$2萬成功網上開戶及首次入金HK$2萬
|
盈透證券用戶可選擇「固定式」或「階梯式」的佣金收費方式,港股交易「固定式」佣金為交易額0.08%,最低HK$18,「階梯式」收費為每筆最低HK$4至HK$18🎁迎新優惠
|
長橋證券新加坡券商長橋證券進駐香港,港股交易佣金0.03%,最低HK$3,平台使用費每筆訂單HK$15,推廣期內開戶可獲港股美股一世免佣💰MoneyHero獨家優惠 即日起至2023年4月30日,長橋證券新客戶經本網全新註冊及完成線上開戶,註冊時首次使用香港或者澳門手機號碼,在香港或者澳門地區IP下登入長橋App,並首次存款HK$1萬或以上,可享獨家優惠HK$200 HKTVmall現金券或HK$200 Apple Gift Card。 🎁迎新優惠
|
盈立證券 uSMART盈立證券 uSMART系統預設低佣金低平台費計劃(每筆訂單佣金0.03% + 固定每筆訂單HK$12平台使用費),用戶可另選擇免平台費計劃(佣金0.025%至0.08%,最低收費每筆訂單HK$8),特選用戶可選擇30天免佣計劃(港股交易30天HK$0佣金 + 固定每筆訂單HK$12平台使用費)🎁迎新優惠
|
華盛資本証券華盛資本証券是新浪微博旗下券商,港股網上交易佣金由0.03%起,最低收費HK$3,另收取每單HK$15平台使用費,推廣期內開戶可獲港股買賣無限免佣🎁迎新優惠
|
微牛證券微牛證券港股網上交易免佣,平台使用費每單HK$10💰MoneyHero獨家優惠 即日起至2023年4月28日下午4時,微牛證券新用戶經本網成功全新註冊及線上開立戶口及存入HK$1萬通過開戶驗證,並於60日內維持HK$1萬淨存款且在此期間開通微牛現金智投自動申贖功能,可享HK$600 百佳電子禮券及MoneyHero獨家優惠HK$200惠康購物現金券。 🎁迎新優惠
|
MoneyHero或本網站關於證券、投資、稅務,會計或法律意見的內容,都不會構成任何買賣投資要約、招攬、建議或意見,亦不涉及任何公司、證券或基金的產品代言、推許或贊助。MoneyHero.com.hk之內容僅屬一般參考,並非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誘因。
MoneyHero Global Limited及/或其分支機構不能,亦不會對任何資訊、特定投資項目之回報與可持續性,或資料來源的潛在價值,作出評估、驗證或保證其適當性、準確性或完整性。MoneyHero.com.hk可能透過本網站所提及的品牌或服務收取報酬。
相關閱讀:【醫藥股】比較及分析藥股龍頭前景
相關閱讀:【公用股】月供公用股可以穩陣收息?
相關閱讀:【高息股】邊隻股票最高息?買股收息排行榜
相關閱讀:【經濟差買咩避險股?】逆市投資 房託股、公用股買得過?
想知道最新嘅理財貼士,就要留意 MoneyHero Blog ,同埋緊貼我哋嘅 Facebook Page